第1114页

大清国的满人不多,想要控制汉人,除开采取笼络的手段,最为主要的还是压制,在成立汉八旗的问题上面,曾经有过争议,某些满人权贵就提出来,不需要设立汉八旗,将汉八旗归属于满八旗就可以了,扩充满八旗的力量,吸纳汉人单独编队,就完全可以了,这些反对的人,提出来的意见也是有些道理的,若是汉八旗遭遇了危险,更有可能投降,同时汉人权势太大了,对大清国是有影响的。

好在皇太极知道汉人的重要,更是知道,想要更好的统领汉人,必须给汉人权力。

大清国的满人权贵,能够真正相信汉人、赋予汉人重任的,的确不多,济尔哈朗算是其中之一,长期跟随在皇太极的身边,济尔哈朗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性。

从这个层面来说,皇太极要求济尔哈朗负责辽东的防御事宜,是人尽其才了,多尔衮等人,驻守辽东,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也正是因为济尔哈朗的努力,辽东的防御工事,相对是完备的,明军想要展开进攻,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辽东决战(3)

张凤翼带领大军撤离登州、赶赴宣州的消息,令朱由检勃然大怒。

几乎失去理智的朱由检,准备要动手了,从这件事情上面,他看到了危险,他可以断定,这是苏天成的主意和要求,要不然张凤翼不会轻易撤离登州,从张凤翼的奏折里面,朱由检知道江宁营驻扎在登州等地的江宁营将士,达到了两万人。

危险信号来临的时候,朱由检忘记了大明正在与后金鞑子作战。思来想去,他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来动手,若是直接下圣旨,斥责苏天成为谋逆,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坐视不理,这不符合他的要求,故而他要内阁商议,拿出来应对的办法。

养心殿,杨嗣昌低着头,一直都没有说话,看着走来走去的皇上,杨嗣昌的内心是苦涩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如此关键的时刻,皇上做出来了不理智的决定,后果终于显露出来了,其余的内阁大臣,一样低着头没有说话。

其实内阁的意见也是不统一的,但没有谁敢说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对苏天成进行清算,毕竟大军已经积聚在辽东,马上就要和后金鞑子决战了,这样的时候,要是清算主帅,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甚至有可能让辽东彻底失守,京城处于危急之中。

转悠了好半天的朱由检,稍微冷静了一些。

红着眼的朱由检,看着诸多的内阁大臣开口了。

“张凤翼擅自撤出登州,虽有不得已的原因,可此行为不可饶恕,朕绝不能够屈服,诸位爱卿有什么好的建议。”

没有谁说话,这个问题。内阁早就讨论过了,拿不出来什么好的办法。

朱由检再次发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