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谢明公。”陆培芳心中大喜,首席大学士啊!听上去就很大的样子……

朱济世的话还没完,“还需要设立独立于内阁之外的监察院,负责考察官员的官声和政绩,考察不合格的官员不能参加科举,甚至还要被开革官职和功名。另外,地方主官和各衙门的主官,都由权自行选择和开革一定比例的下属官员。不过所选择官员,必须拥有相应的科举功名。

为了配合新朝的科举,将来教育部还应该以济世书院、济世大学为模式,在各县设立新式书院,在各省省会设立新式大学。同时还要鼓励私人甚至是洋人在国内开设传授西学的学校,哪怕是教会学校也没有问题。”

“开设教会学校!?明公,这恐怕有些不妥吧?”提出异议的是钟进士,他是关中人,比之陆培芳这样的广东人,还有左宗棠这号已经解除过不少西洋人的三湘大才子,自然要保守一些。

“军师,陆先生,你们觉得怎么样?”朱济世放下茶盏,望着左宗棠和陆培芳。

“还是得让他们来开,”左宗棠捋着胡须,微微皱眉,“咱们是复明嘛,这大明和西洋天主教的关系是很好的,当年还支持大明同满清作战。所以思宗皇帝、哀愍太子都是天主教徒,明公的先祖也是在天主教教士的保护下逃往南洋的,如果没有天主教就没有今天的明公,也没有复明大业了,所以咱们大明不能忘恩负义啊!”

高!真是高!

朱济世心说,这个左宗棠不愧是三湘大才子,当今诸葛亮!这么大的一个难题,居然被他三言两语就给解决了——中国的儒家向来喜欢把祖宗高高供起来的,既然崇祯皇帝是朱济世的那几个便宜祖宗都是天主教徒,而且天主教还曾经搭救过朱济世名义上的祖先,那么复国成功后的大明,自然不能反天主教(当然也包括新教,在普通中国人看来,这两者没有什么不同)了……呃,这个是大明的祖制啊!

“可是这中学为本……”陆培芳似乎还有些疑虑,“明公,这洋人开办的学校不一定会教儒学吧?”

“唔,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儒学基础教育课本,所有的新式学校都要一体采纳。”朱济世斟酌着道。

所谓的“儒学基础教育课本”其实就是语文课教材,不过没有鲁迅先生和毛泽东的文章,除了朱济世自己的文章就是一堆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如此而已。

“明公,那武举还要不要办?”武进士出身的钟子良望着朱济世低声问道。

“当然不办了!”左宗棠摆摆手,笑道,“都是些卖艺的江湖把士,和打仗没有一点关系,将来咱们大明的武官都要从军校出来的,不能靠武举选拔。”

“军师,武举还是可以办的。”朱济世却给出了相反的意见,他道,“这文举靠出来的秀才当个文案、账房、税吏、断案官什么的还凑合,可维持地方治安不能靠他们。咱们不能让文秀才去抓贼吧?”

这是事实,也近乎笑话。一帮文弱书生不让贼抓就不错了,还能反过来抓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