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欣静静地闭上眼睛,依旧沉默着,倭仁的思路还停留在大清,捅了篓子就去通路子找关系,只要能找到路子,多花点银子总能把事情铲平的。可是现在的渤海国名为大明藩属,实际上却是剑拔弩张。曾国藩是渤海监国当然能说上话,就算说错了顶多是个失察。常大淳虽然是国戚兼重臣,但管的是湖北省,在当下这个时候怎么敢收受渤海国的礼物为渤海国开脱?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通报声:卓师傅求见。
来人是奕欣的老师卓秉恬,现在是渤海公府长吏,现在奕欣还被属下在私下场合称为皇上,但是公开的身份只是一个公,他的属官自然不能称大臣、大学士什么的,都是用置师、长吏、司马、郎中、主簿一类的官号。
“传卓师傅上来!”奕欣大声吩咐门外的侍卫道。
“主公。”卓秉恬进了门,一脸严肃地打千行礼,然后才禀报道:“宁古塔将军傅方遣人来报,说曾国藩已经离开长春往库伦来了。”
“什么,曾国藩来库伦了?带了多少兵马?”奕欣吸了口气,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卓秉恬在心里叹口气,面无表情地道:“曾国藩只带了卫队,人数不过500人。”
奕欣大松口气:“还好,只带了500人……知道曾国藩是来做什么的吗?”
卓秉恬道:“傅方报说曾国藩是带了大量财物和洋枪出发的。”
“带了财物和洋枪?”奕欣皱眉自语道,“这财物和洋枪肯定不是朱济世赏给我的,那就是给……喀尔喀四部汗王的!”他咬了咬牙,“朱济世要拉拢喀尔喀四部了,这是在掘我的根基啊!”
第611章 在库伦城
光复四年十一月,库伦城。
这座塞上名城,是连接中俄的通道。在康熙年间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之后,两国便在喀尔喀蒙古北部的买卖城展开互市,连带着也让库伦这座距买卖城不远的喀尔喀蒙古的统治中心城市变得繁荣起来了。从山西过来的商人们在库伦开设了不计其数的商号。蒙古的牲口,中原的茶砖、铁器、食盐,俄罗斯的皮毛、洋货,都在这里汇聚。
随着奕欣和部分八旗子民自满洲迁来,整个城市变得拥挤而喧嚣,各种民族的人交错往来。一队队的骆驼,一队队的车马不断的穿城而过。包着铁圈的木轮碾得街道石板上火星四溅。八旗子弟们早就丢掉了那份祖宗之民特有的优越感和悠闲生活,虽然还穿着破旧的长衫马褂,但已经干起了穿短衫的苦力们才做的工作。抬轿子、赶大车、扛大包、宰牛屠羊、盖房子,总之库伦城内最苦最累的活都被八旗子弟们包揽下来了,其中还有不少是黄带子、红带子呢!甚至还有些身体健壮的旗人女子在做这种力气活呢!
当然不是每一个八旗子弟都有一身力气可以卖的,于是这座城市现在又多了两大“特产”,一是乞丐,穿着最破烂的衣服,在街头巷尾穿来穿去,有些还缺胳膊少腿,有些则是上了年纪做不了力气活了;二是妓女,虽然大明的每一座城市里面都有这种靠出卖皮肉过活的女子,但是卖身的价钱最为低廉的大概只有库伦了——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库伦城内的男女比例失调,年轻女子多过男子几倍。而且除了往来的客商,谁的口袋里也没有闲钱可以拿来嫖的。所以这些曾经身娇肉贵的八旗贵女们,现在最想听的就是一口酸溜溜的山西话,因为只有这些往口外跑买卖的山西商人才会在她们身上花几个大铜元找个乐子。
除了苦力、乞丐、妓女之外,旗人在库伦的另外一大职业就是当兵了。渤海公奕欣几乎将所有的财力都用来维持军队了,穿着破烂号褂的八旗兵几乎充斥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背着没有子弹的洋枪,懒洋洋的在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