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城里不用收秋,自然也不会放假。
“半个月,咱们的荞麦和糜子应该收完了,就剩下谷子和洋芋,那倒不用着急。”
“叔,我想雇些人。”徐怡吃了几口饭,抬头看着孙叔。
“啥?雇人?干啥?”孙叔看着徐怡,有些吃惊。
“叔,咱们这么多地,靠您一个人肯定收不过来。志明和浩子应该就在这两天回来,可也只是三个人。万一哪天冻了,荞麦不就糟蹋了吗?所以我想雇些人,多雇几个,把荞麦和糜子都收了,再拉上场。剩下谷子和洋芋不怕冻,就不用操心了。”
“道理是这样。可是现在哪里还有人?再说雇来的人能牢靠吗?丢三落四的,要糟蹋多少粮食?”
“叔,您不是四处做买卖吗?咋还这么老脑筋?只要掏钱,肯定就有人。有些人家只种夏粮,这会都闲着,还有的人家大部分地种了洋芋,这会也不着急,都能雇来。前几年家里没劳力的不都雇人吗?没听说谁家糟蹋了多少粮食啊!再说都是受苦人,谁忍心糟蹋粮食?”
“这倒也是,庄户人,就是不给钱也不会糟蹋粮食,那可是要遭罪的。就怕那些懒汉二流子,就像你五叔那家人,不要钱也不能雇。”
“叔,您可真逗,懒汉二流子能受下这苦?听说五叔那家人在外面吃香喝辣,怕是给多少钱都不会下这苦吧?”
“就算雇上好人,那不是还要花钱吗?”
“噗……叔,这才是您的真实想法吧?”
“这娃,难道叔说的不对吗?”
“对,叔说的都对。叔,以前我啥都听您的,今天您就听我一回,让我做回主好吗?”
“你当然可以做主……可也不能乱花钱……”
“同意我做主就行,别的您就不管了。哦,也不能不管,我去找人,您得给他们说要干啥,在哪干。”徐怡把最后几口饭刨进嘴里,又把罐子碗啥都收起来,起身朝村部走去。
村部旁边有个小卖部,给开小卖部的说一声,让有来买东西的回去招呼一声,用不了多久就传开了,也就有人过来了。
还没进到小卖部,就听里面有说话声。徐怡心中一喜,大忙天的,来买东西的都是匆匆赶来,买上东西又匆匆走了,哪有功夫谝闲传?
莫非是出来揽活的,在小卖部打问消息?徐怡紧走几步,掀开了小卖部的门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