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淮就是县学西社的骨干和学霸之一,他不长眼撞了铁板,项成贤作为东社骨干,很是开心。
洪松阻止了项成贤继续教唆,很语重心长地对方应物说:“今天也就罢了,给别人点颜色瞧瞧不见得是坏事,以后切莫不可屡屡如此了。在学校这种地方,总是要讲究前辈后辈的区分。”
方应物答应道:“洪兄教导得是,我记住了。”
三人正要找地方吃饭喝酒,突然看到前面道口闪过一个风尘仆仆的人,背着布包,一边飞奔,一边大喊着“捷报!捷报!”
捷报?项成贤最先反应过来,将扇子在手里狠狠一拍,饶有兴趣地说:“上个月十五日是京城会试日子,算算时间,现在会试录也该传到了!”
会试乃是乡试、会试、殿试科举大三关中的第二关,也是整个科举制度最核心的一关。
中了会试,就等于考中进士,取得最高等级的功名,后面的殿试只是决定进士名次而已。
洪松也来了精神,“不知道我县今次能中几人,方前辈是否在榜上?”
方应物闻言暗暗苦笑,他心情一直很矛盾,是否希望父亲中进士这个问题,让他很纠结。不是开玩笑,现在这个官场风气,并不适合父亲这样迂阔耿直的人。
在这种矛盾心情之下,他便刻意淡忘了此事,但结果揭晓的这天终于还是要到来的。
项成贤指着远处道:“急递铺的铺兵必然先去县衙报信了,我们尾随去看结果。”
“同去!”洪松当先向县衙方向走去,项成贤和方应物连忙跟上。
县城不大,道路不远,三人片刻后就来到了县衙外面,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一群闲人,指指点点的看热闹。
虽然最近半年,从县试道试到乡试,再到如今会试,放榜放得似乎比较频繁,但人们仍然乐此不疲地前来围观。已经有人为这次淳安县能考中几个进士而辩论起来了。
不多时,县衙大门洞开,看到里面有杂役敲锣,小吏捧着大红纸。
当大红纸贴在了照壁上时,围观百姓蜂拥上前去看名字。但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大红纸上除去成化十四年戊戌科会试这些没用的字眼外,只有斗大的三个字——方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