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页

稍有政治嗅觉的人便知道,苏州府官员上疏和民间上书同时送到朝廷,合在一起后,效果就不仅仅是一加一这么简单了。

官员上疏是地方官府态度,民间上书是民意。两者分开看时,在高高在上的朝廷眼里,很可能无关痛痒,无非是个别人发牢骚而已,不代表地方上主流态度。

但地方官府和民意两者合在一起时,影响力就会成倍的增加。这时候就不再是个别人牢骚,而是一种能代表主流的态度了,那么朝廷肯定要重视起来。

蔡孔目当然也明白上述道理,便忧心忡忡地看着府衙大堂里的闹剧,心里忍不住为方大人担心起来。

先前方大人让蔡孔目上演一出苦肉计,然后叫他到知府这里献计献策,大肆鼓动知府倡议上书时,蔡孔目觉得这计策成功性不大。

哪个官员能有这么傻,连官官相护的道理都不明白?但蔡孔目却没料到,方大人所言都成了事实,李知府还真就鼓动众人一起上书。

现在成了这样情况,方大人怎么办?

以蔡孔目的从政经验来看,凡是地方官府和士绅耆宿联合起来抗议弹劾的,那都是闹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这种事情的主角不是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就是为害一方的阉贼。

除非有天子无条件力挺撑腰,这样的人多半都没有好下场,方应物固然有点背景,但还没到能被天子强力撑腰的地步罢?他又不算是天子佞幸臣子,也不是宦官太监。

可是这个局面,仿佛又是方大人一力促成的,全过程看下来,怎么看怎么像是自寻死路……蔡孔目纵然世事洞明,但这时候也看不懂了,陷入了迷茫之中。

究竟是方大人一切尽在掌握,暗中留有后手,还是他弄巧成拙、骑虎难下?

第五百一十二章 狼来了

事情完毕,陈情表文被交付与急递铺军士,此后人群渐渐散去,李知府也退回了后堂。

有幕僚刘师爷迎上来,面带忧色的建言道:“前两年在下一直在京师游历,这钦差方大人时任京县正堂。听闻方大人虽然年纪很轻,但做事谋定后动,善于出其不意,委实老练得很。

由此而想,今次之事只怕没这么简单,方大人处置公事不应当是这种浮躁骄横的粗莽做派。”

李知府对刘师爷的建言不以为意,笑道:“打了几次交道,实在没看出方钦差行事哪里老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