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预想里,其实从来不指望刘棉花登高一呼便能召集千儿八百人,但只要有百八十个也就够了,再多也没什么太大的边际效益,又不是真要与天子死磕。
虽然老泰山名声不佳,但以老泰山的次辅之尊,再有几个亲信帮着煽动,这应该不难。毕竟朝会上有上千朝臣,招呼十分之一怎么看也不成问题。
但是谁承想,刘棉花慷慨激昂的一番说辞并发出号召后,居然没人响应。至于那几个叫好的人,一看就是亲信托儿,骗得了自己也不了别人。
对此方应物实在是不知说什么好了,只能暗暗感慨虽然这年头高层昏庸,但中下层的人心士气还在,尚未完全沉沦,只是上不来而已。
所以朝臣们才会在这时候摆出不合作态度,不啻于是对纸糊阁老们多年无所作为的无声抗议。
正所谓英俊沉下僚,可是反过来说起码还有“英俊”存在,大明朝确实还有希望。
不过又看到老泰山不停地朝着人群里扫视,方应物便知道,这肯定是在找自己了。其实要帮刘棉花解困也不是没有办法,而且是很简单的办法。
朝臣其实还是有伏阙抗争的潜力,天子换太子的心思太明显了,国本问题是当下所有大臣都感到忧虑的。
只是刘棉花的在这方面的政治信用不足,眼下带动不起来而已。
但方家父子的信用可是响当当到了过剩的地步,出面帮着刘棉花担保一下也就行了。
轻轻地叹口气,方应物苦笑几声挤出人群,站在了刘棉花的对面。他本来不想出面的,今天来上朝也只是打算远远地围观。但这种时候自己若不出来,还能有谁给刘棉花收拾收尾?
刘棉花面无表情其实心里焦急,猛然见方应物主动走了出来,登时心下大定,这救星可算出现了。
方应物稳稳地站在金水河边,冷漠地质问道:“刘阁老你言之凿凿,下官都听见了,但不知有几分真心几分假意?”
刘棉花闻言便是一愣,方应物这问的叫什么话?竟然是如此不客气,到底是来帮他的还是来损他的?
随即便隐隐明白了方应物的用意,连忙答道:“老夫心忧社稷,天地可鉴!今日愿往左顺门请命进谏,诸君有何疑哉?”
方应物暗暗点头,孺子可教也!如果刘棉花连这点觉悟和默契都没有,那趁早回家休息去,就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