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集会——“4月9日大选之前坚决不过性生活。”
欧盟峰会——“佩尔松被那些英国劣质葡萄酒弄惨了。”(会上,英国请与会品尝英国名酒,不料瑞典首相佩尔松却酒后拉肚子。贝卢斯科尼送给瑞典首相24瓶意产名酒,并称要帮喝了“劣质英国酒”的他恢复元气。)
媒体访谈——“普京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幸存者。”(他在接受国内一家媒体访问时,得意地称,普京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在他的大批家人被杀害时,凭着机智和勇敢,幸存了下来。但是,事实上,在这场二战保卫战中,普京距离他的出生之日还有10年。)
典礼演讲——“我用自己的男性魅力说服了芬兰女总统。”(欧洲食品安全局总部落成庆典上贝卢斯科尼他添油加醋地说,当时自己展现了“花花公子”式的“男性魅力”,才说服哈洛宁放弃了与意大利的竞争。)
扬子江上的风雷:紫石英号事件(转)
1949年4月20日,就在我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云集长江北岸,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横渡长江的战役已经箭在弦上的时候,在南京附近江面上,围绕着一艘闯入长江的英国护卫舰,发生了一系列相当激烈的水陆炮战,及历时数周的交涉活动,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中英南京事件,即紫石英号事件。交战的规模虽不甚大,但其影响却是十分深远。在中国,这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涉及到本国主权时决不动摇的决心,而在英国,这次事件则被视为大英帝国在中国实行了百年的炮舰政策的最终收场,也被视为列强时代在中国的终结。有关这次事件,前几年的《舰船知识》曾经有过一次集中的介绍,但是,由于当时的资料来源问题,介绍的内容有一些内容不够准确,对于双方长达数星期的谈判则基本没有述及,对紫石英号的最后脱逃时我方拦截失败则语焉不详,而有些内容则近于传说,在此,笔者想将这一事件的大致过程作一简单描述。
本文的主要参考资料:董晨鹏《炮打紫石英号:中英南京事件始末》、《陈粟大军征战记》,叶飞《征战记事》、《第三野战军战史》,在此表示感谢(应该不会告我侵犯版权吧)。
在文章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双方的主角们。
英方领衔主演:快速护卫舰紫石英号(hs athyst)属改进型黑天鹅级轻型护卫舰(odified bckswan css sloo),由斯蒂芬斯船厂建造,1943年11月2日建成,二战中舷号为u16,战后舷号改为f116。该舰排水量1475吨,长913米,宽116米,吃水29米,主机功率4300马力,航速20节,舰员192名。武器装备为双联102毫米高平两用炮3座、双联20毫米厄利孔机炮4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4座、深弹投掷器8座、深弹施放轨2座、刺猬弹发射器1座。该舰于1957年退役解体。
英方联合主演:驱逐舰伴侣号(hs nsort)属级驱逐舰,由斯蒂芬斯船厂建造,1946年建成,舷号为r76,后改为d76。该舰排水量2530吨,长1105米,宽109米,吃水3米,主机功率40000马力,航速367节,舰员230名。武备为单管114毫米炮4座、双联40毫米博福斯机炮1座、单管40毫米博福斯机炮4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2座、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深弹投掷器4座、深弹施放轨2座。该舰于1961年退役解体。
伦敦号(hs london)为伦敦级重巡洋舰首舰,是著名的郡级重巡洋舰之一。由普次茅斯船厂建造,1929年1月31日建成,1939年至1941年进行大规模改造,相当于重建,所有郡级重巡洋舰中只有“伦敦”号接受了这样的改造,改造后的外观接近于斐济级轻巡洋舰,与原来差别甚大。改造后排水量9750吨,长192米,宽208米,吃水5米,主机功率80000马力,航速315节,舰员685名。武备为双联203毫米炮4座、双联102毫米炮4座、八联2磅乒乓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10座,可载水上飞机1架。该舰战后舷号为c69,于1950年退役解体。
快速护卫舰黑天鹅号“黑天鹅”号(hs bckswan)为黑天鹅级轻型护卫舰(bckswan css sloo)首舰,由亚罗船厂建造,1940年1月27日建成,二战中舷号为u57,战后舷号改为f57。该舰排水量1300吨,长913米,宽116米,吃水26米,主机功率3300马力,航速1925节,舰员180名。武器装备为双联102毫米防空炮3座、双联20毫米厄利孔机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2座、深弹投掷器8座、深弹施放轨2座、刺猬弹发射器1座。该舰于1956年退役解体。
中方领衔主演: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所属炮兵第3团、炮兵第6团、炮兵第1团和23军、25军所属的炮兵部队。据说对岸的国民党军第51军也曾经参加过对英舰的炮击(这点未得到证实)。
第一次炮战
1949年4月,为了参加即将发动的渡江战役,中国人民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各部队已经在长江北岸进入阵地。就在各部队正忙于进行战前准备时,4月20日,炮6团、1团、3团分别报告发现一艘不明外舰由东向西疾驶而来。来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快速护卫舰,其任务是接替原在南京江面的伴侣号驱逐舰执行为英国驻南京大使馆担任无线电中继舰(真正原因)和运送燃油、食品(表面理由)等任务。由于紫石英号的航线直接威胁到了我渡江路线,且其前后主炮进行了某种形式的“火力检测”(很暧昧的说法,具体含义令人怀疑)。早8时30分,我北岸炮1团向其鸣炮警告,史基纳少校对此警告的回答是在后主炮塔侧面展开大幅英国国旗以表明身份,同时各炮塔开始转向我方,准备实施还击。9时30分,紫石英号航行至三江营附近江面时,我炮3团7连见警告无效,而该舰的航线有对我方即将发动的渡江战役构成了明显的威胁,7连连长便下令开火,震惊中外的中英南京事件正式开始。在炮3团开火的同时,炮1团的部队也主动投入战斗,转眼间,有三十多发炮弹命中了紫石英号,其中两发75炮弹(很明显是由7连的火炮发射)击中了舰桥,舰长史基纳少校,副舰长威士顿上尉重伤,操舵兵被被当场击毙,最重要的是,操舵兵倒下时,将舵卡死,导致该舰一时失去控制,直向浅滩撞去,随即搁浅。遭到炮击后,紫石英号也尽力进行了抵抗,给我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因该舰的位置,只有后主炮可以有效地射击,因而无法发挥其火力优势。据我方参战人员回忆并得到当时的国统区报纸证实,遭到炮击后,紫石英号曾升起白旗,以示求和(当然英国人是不会承认的),在看到白旗后,我方停止了射击。英国人则在紫石英号脱逃成功后声称不知道为何我军会主动停止了射击(英雄当然是不能挂白旗的)。
第二次炮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