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空军的轰炸才刚刚结束,第一辆宽履带的四号坦克就已经突入了英军的雷场,狂热的精神并不会让这些钢铁杀器进入无敌状态,打头的坦克接二连三地被反坦克地雷炸断了履带,但党卫军的坦克集群并没有就此撤退。以指挥坦克领头,它们开始向两侧迂回,经过不断的尝试,在付出了20余辆坦克的代价之后,后续坦克终于摸到了雷场边缘,大批轮式装甲战斗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快速跟进。这时候,刚刚补充完燃料的三号突击炮营也投入了战斗。这一大群“狂热者”全然不顾英军阵地上颇为猛烈的反坦克炮火,以“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架势勇猛突击,半个小时之内跨过战场、碾入英军战壕。
顶着皇家头衔的爱尔兰步兵们哪里挡得住这样的进攻,许多人扔下武器就往镇里跑,跑不过的干脆举手投降。
突变的战场形势让马克西上校别无选择,4辆“马蒂尔达ii”、2辆“马蒂尔达i”和9辆ii型巡洋坦克仓促驶入战场,它们虽然还可以依托建筑物避开德军的一部分炮火,但在面对面的钢铁碰撞中,孱弱的火力和畏首畏尾的战术还是吃了大亏。率先突入城镇的党卫军坦克大开杀戒,5分钟之内射杀英军步兵百余人,顺带干掉了两辆装甲较薄的巡洋坦克,但自身也有几辆被英军坦克和反坦克炮击毁。
紧接着,外形低矮的a型三号突击炮气势汹汹地冲进城区,激烈的巷战中,战术编号为030的那辆表现格外神勇,15分钟内打爆英军巡洋坦克3辆,近距离击毁“马蒂尔达ii”一辆,而它的车长正是日后鼎鼎大名的米歇尔·魏特曼!(历史上,这位老虎之王在“元首警卫旗队”开三号突击炮的时候就干掉了20多辆苏军坦克,尤其在乌曼会战中,28分钟内击毁7辆t-26。若是一直呆在三号突击炮营,这丫想必也会成为德军最出色的三号突击炮杀手!)
卡希尔的迅速陷落,令试图利用伯明翰庞大而复杂的城区进行重点防御的英军指挥官们感到心惊胆战,而一旦这座工业重镇和铁路中枢被德军占领,那么德军装甲部队完全能够利用自身的速度优势向英格兰的任何一处目标实施快速突袭。从伯明翰到利物浦和伯肯黑德,按照铁路里程计算恰恰也是120公里!
随着德军大规模地面进攻和纵深空降的进行,英军联合作战司令部终于面临最终的抉择:要么放弃南部,全力退守苏格兰;要么投入战略预备队,在英格兰和德军决死一战。此时此刻,许多人都在自问:如果我是英国的决策者,该做出何种选择?
第22章 战狙
充斥着各种枪炮声的街道上,一小队头戴短沿伞兵盔的德军士兵正沿着两栋建筑物的夹角小心翼翼地向造船厂的围墙推进。在这7个人中,领头的大个子端着-38冲锋枪,紧跟着在他后面的步枪手枪托抵肩、枪口略微朝下,摆出了一副标准的射击前进姿势,再往后的一名士兵,手持绰号“棒槌”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其发射杆已经打开,随时可以轰击50米范围内的目标。队伍后面4名士兵身材各异,从前到后依次使用冲锋枪、毛瑟98k、“铁拳”和毛瑟98k,一个紧跟着一个,等待着突击的最佳时机!
就在他们后侧的一栋房屋的楼顶上,两名同样戴着短沿钢盔的德军机枪手像是两支灰色的大青蛙,射手脸庞轻搁在枪托上,眼睛透过准心扫视前方街口,只要发现任何窗口有影子晃动或是枪械开火,他便会以一个短射精准地进行压制。供弹手面前放着一个方形的弹药箱,兼而负责观察周围的情况,年轻的面孔写满了战斗的紧张。
街面上的突击小队仍在缓慢地向前推进,在试图拐过屋角的时候,对面一扇破损的窗口后面突然火光闪动,暗红色的子弹飞逝而来,瞬间在墙角激起一小团碎屑。
索索索!
g-34欢快地发出“撕裂布条的声音”,连串的子弹从那扇窗户左侧横扫而过,暗色的子弹窜入房间后便不见了踪影。在这种熟悉声音鼓励下,突击小队领头的大个子用极其敏捷的动作绕过屋角,旁边是一扇紧闭的大门,他也不开枪,直接用宽厚的肩膀猛地一撞,连人带门冲进房间里去了!
端着步枪的伞兵紧跟着绕过屋角,他的动作同样敏捷,但敌人的反应同样不慢,斜对面二楼的一扇窗户里突然射出了成串的子弹,打字机一般声音的嘎哒声异常清晰。惯性作用下,德军步枪手斜里横飞出去,重重摔倒在地上,手脚无助地抽搐着。
索索索索索索!
屋顶上的g-34立即用一个长射予以还击,不到200米的距离上,大串子弹在窗户周围扑扑地激起好些碎屑,可就在这时候,视线之中更高处的阁楼上突然迸射出了猛烈而持续的子弹,与之一同出现的是布朗式轻机枪久违的声音。凭借不到2米的高度差,英国人的扫射在德军机枪组栖身的屋顶上扫过,两只倒霉的青蛙当场中标。紧接着,英军机枪又转向街面,突击小队中的第一名“棒槌神兵”已经进入房间,居于其后的冲锋枪手正在跑动,眼看着这家伙性命堪忧,电光火石之间,“啪”的一声枪响从另一座建筑物的屋顶传来,子弹不偏不倚地射入了布朗式轻机枪所在的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