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嗯,心理战!”希特勒忙不迭地点头同意,这个时候,他终于意识到满桌的人除了刚刚喝了一杯酒之外还没有动过餐具,至于丰盛的食物,已经在温暖的空气中悄然变凉了。于是,他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让我们像对付德国和英国共同的敌人一样,把我们眼前的食物都消灭吧!”

肚子早已经咕咕直叫的元帅和将军们无不从命。

从柏林到巴黎的直线距离也就700多公里,由于没有绕路,到了黄昏时分,元首专列就已经驶进了巴黎火车站。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再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游览巴黎的夜景,并盛意邀请温莎公爵夫妇在大歌剧院观赏新排演的圣诞剧目,并且一同坐在接待王室和国家元首的特别包厢里——前英国国王退位之后曾造访过德国,当时希特勒就给予了王室最高待遇,这一次也不例外。

圣诞节过后的第二天,希特勒在凯旋门下检阅了从不列颠回到法国进行轮休的德军步兵和作为预备队集结起来的装甲部队。鹅毛大雪中,威武的德军坦克纵队轰鸣着从著名的香榭丽大街上驶过,迈着德式鹅步的国防军步兵队列齐整、昂首挺胸,他们用自己的身躯组成了一条势不可挡的洪流,用响亮的步伐编织成了慷慨激昂的战曲!

阅兵式的最后,6000多名被俘的英国士兵列队进入香榭丽大街。走在最前面的是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的战斗人员,除了被解除武器之外,他们的帽徽和肩章、领章都获准保留,头发和胡须显然都经过了修理,精神面貌稍好一些,步伐也较为齐整;部队的中后部,是数量庞大的英国陆军战俘,这些人一个个垂丧着头,行动迟缓、步履沉重,似乎已经被前面那支钢铁雄狮吓破了胆。不过,当这些英国战俘们目睹自己曾经的国王、在英国仍颇有威望(毕竟当了26年的王储)的温莎公爵一身戎装地站在检阅台上时,队伍中出现了不小的骚动。

突然间,一名少校大声喊道:“全体正步!向公爵致意!”

有了第一个口号,队伍中相同内容的口号声不断响起,尽管整体上仍然显得有些杂乱,但是很多士兵都挺起了胸膛、迈起了正步,并向观礼台行注目礼。此时此刻,他们不再是一群苦等战争结束的战俘,而是英国寻求自我拯救的基石。与此同时,从巴哈马秘密潜回欧洲的温莎公爵,也在以另类的方式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第27章 海军天分

圣诞节后的第三天,元首专列横穿法国抵达了西海岸的布列塔尼半岛,那里坐落着法国最大的军港布雷斯特,也是目前德国海军最大的海外基地。

尽管海洋热容量大,但在自北而来的寒流侵袭下,比斯开湾到了12月底、1月初的时候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其平均温度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因而当德军将领一行走下火车时候,每个人都牢牢裹着厚实的大衣,身材高大的温莎公爵紧紧搂着他为之放弃了王位的夫人(至少名义上是这样的),那体贴入微的细致令人羡慕和钦佩。

随着帝国高层的驾临,偌大的布雷斯特港区已经被数以千计的党卫军士兵严密控制起来,大街小巷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论卫生程度还是文明操守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标准。当然,重点并不在于此,一周之前,在大西洋上巡游了76天的“格耐森瑙”号和“欧根亲王”号编队带着骄人的战绩回到了欧洲大陆。

漫天飞舞的雪花中,两艘精锐的快速战舰正静静停泊在布雷斯特港内的军事区,它们身上还涂着德国海军专门为大西洋作战而设计的迷彩(和英国海军的方块迷彩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经过了漫长的海上航行和多次战斗,舰桥、烟囱、炮塔连同舰体都完好无残损,尤其是那身管修长的舰炮孔武有力地斜指向上,看起来就像是两位行举手礼的海军战士。

“事实证明,我们的海军和拥有优良传统的英国皇家海军同样出色!”站在码头上,戴着大盖帽、穿着灰色长风衣的小胡子元首满面春风地对自己的新盟友说。

“是的,非常优秀!”毕竟见证了英国海军从鼎盛走向没落,穿着黑色大风衣、戴着黑色绅士帽的温莎公爵或许并没有发自内心的赞叹——1911年英王阅舰式举行的时候,他以英国王储的身份全程随行,17岁的少年想必对世界海军的盛况印象深刻;26年之后,空前盛大的阅舰式为乔治六世的登基而举行,43岁的中年以公爵之头衔旁观,那时的英国海军依然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强大力量。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眼前这两艘德国战舰,还够不上真正的气势磅礴、无敌天下!

“我很期待看到德国和英国舰队并肩作战的那一天,虽然这两支舰队的联手将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对手!”希特勒自信满满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