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27日晚上11点,分别从三个不同港口赶来的重巡洋舰“埃塞克特”号、“澳大利亚”号和轻巡洋舰“斐济”号、“海王星”号在爱尔兰北部海域集结,然后以24节的航速进入了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
也许是从普拉特河口之战中得到的灵感,哈伍德中将并没有选择两艘重巡洋舰作为自己的舰队旗舰,他的指挥旗高高飘扬在6个月前开始服役的“斐济”号上——前期由于官兵磨合度不高,它并没有随同主力舰队进入英吉利海峡作战,而这也挽救了全舰数百名官兵的性命。要知道那批舰艇中,十艘最终只有一艘能够返回北部港口,而皇家海军在那场战役中前后阵亡者竟达到了一万八千人之多!
其实就吨位而言,“斐济”号只比“埃塞克特”号和“澳大利亚”号略少,但因为皇家海军区分轻重巡洋舰是根据舰炮口径而非体型,装备6英寸炮的斐济级自然而然地被划入了轻巡洋舰行列。装备了对空和对海搜索雷达、改进了火控和防御系统,其综合作战能力并不逊色于两艘重巡洋舰!
对于行驶在舰队最前方的“埃塞克特”号,哈伍德将军是怀有浓厚感情的。当年围歼德国袭击舰,这艘20年代末建造的重巡洋舰一马当先、率先打中德舰,而在接下来的战斗当中,它也被德舰多次命中,官兵们不顾伤亡坚持作战,直到三座主炮塔全部失去战斗力方才撤出战斗,其勇气之强大可见一斑!
行驶在舰队次位的“澳大利亚”号,属于原本建造于英国的肯特级巡洋舰,与姊妹间“堪培拉”号在建成后即转交给了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1938年封存,一年后又重新服役。由于长时间在太平洋海区服役,两舰均未能像肯特级的其余舰艇一样进行现代化改装。随着不列颠本土危机,两舰又结伴返回大西洋海域,前期一直担任海上护航作战任务,一周之前“澳大利亚”号刚刚护送一批船只抵达英国,完成补给之后便有些莫名其妙地被塞进了哈伍德将军的攻击舰队!
居于舰队最末位的“海王星”号是一艘利安得级轻巡洋舰,建造于30年代早期,吨位也仅比重巡洋舰略少,舰上装备8门6英寸炮和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水面作战较为给力!
爱尔兰海是世界上潮汐高度差最大的海区,一到夜间,北部的北海峡和南部的圣乔治海峡都是波涛汹涌,极其微弱的星光下,四艘巡洋舰在摇晃中艰难地沿着航路向东南方行驶。11时29分,“斐济”号巡洋舰上的对海搜索雷达在靠近苏格兰海岸方向探测到两个异常回波,但在海浪的干扰下,未能在第一时间判断对方的体形和动向。
11时37分,“埃塞克特”号上的了望远目测到了海面上的黑色舰影。哈伍德将军虽然一贯沉稳,但由于出发前皇家海军作战指挥部通知说会有几艘驱逐舰和鱼雷艇从贝尔法斯特正对面的斯特兰拉尔港起航并加入这支巡洋舰队,他和他的军官们最一开始都认为那是“自己人”,并且主动发出了灯光问询信号。
片刻之后,对方以猛烈的炮火做出了回应!
“将军!将军!是两艘大型战舰!”副官接到来自雷达室的电话并口头转达其内容之时,对方射来的第一波炮弹已经全部落下,巨大的爆炸声和近乎沸腾的海面清楚地告诉英国舰队司令:敌人拥有比自己更为强大的炮火,而且第一轮就打得相当精彩!
“是一艘战列舰和一艘重巡洋舰!”
哈伍德异常沉稳地看着海面上,那一根根宛若南美原始丛林参天大树的水柱虽然有高有低,但作为英国海军中为数不多的与德国水面舰艇有过正面交手经历的指挥官,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他声名鹊起的战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装配有11英寸大炮的“施佩伯爵”号仗着射程上的优势率先开火,现如今,敌人又一次占得了先机,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这其中亦有11英寸大炮所发射的炮弹!
“怎么可能……将军,它们怎么可能出现在爱尔兰海?”
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的舰长连同站在一旁的副官都是满脸震惊,要知道为了阻止德国海军通过海运向威尔士输送作战物资,英国海军向爱尔兰海域派遣了二十多艘潜艇。仅在1月上旬,它们就击沉了9艘德国舰船,其中还包括一艘新锐的z级驱逐舰,以至于在此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德国海军几乎停止了向这一海域派遣舰船的行动,而陆上和空中的物资运输,无疑将耗费德国人更多的燃料和掩护兵力!
“事实摆在眼前!先生们,我们别无退路!”哈伍德将军正义凛然地说道,“向各舰发出战斗信号!”
话正说着,远处又出现了一阵阵跃动的火光,这与前面那轮炮击间隔绝不超过半分钟——德国战舰的炮击速度之快,又一次令在场的英国军官们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