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得到的消息,空军副司令在视察梅塞施密特工厂时,由于机器意外爆炸而身受重伤,目前已经紧急送往慕尼黑第一医院了!”
在见到凯塞林之后,罗根送上的第一句话就是关于米尔希的消息,按照正常渠道,这个情报恐怕要等上一段时间才会传递到并无直接关系的东线空军指挥部。
“这真是令人遗憾!”凯塞林冷冷地回答道。在希姆莱有意为之的情况下,罗根的国社党“秘密成员”身份在军队高层也是人所皆知的事情。随着希特勒政权的巩固和深入,军人严禁参与政治的铁律早已被打破,尤其在戈林时代的德国空军,一些军官为了表明立场而公开加入国社党,高层将领中间也不乏拥有明显政治倾向的,但党卫队行事并非那么密不透风,米尔希的“意外事故”并不意外,而罗根恰恰在这个时候攀升了空军权力的高层,自然免不了引来同僚的猜测和隔阂——而这恰恰又是希姆莱的阴险招数之一。在他看来,失去了同僚信任和支持的空军参谋长,必须依附自己才能获得权力的巩固。
既然心知肚明,罗根也无意摆出虚伪的假面,他平静地说道:“但愿我们的生产计划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影响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对德国空军是好还是坏!”凯塞林颇有意味地说,紧接着,他以东线空军司令的身份向新任的空军参谋长介绍了作战部署:在稳固防守的基数上,他准备和陆军配合采取积极的防御策略,即以中型轰炸机快速突袭距离德国边境500公里以内的苏军机场,以此来争取主要作战区域的制空权。
这样的策略罗根并非没有考虑过,他审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我们的容克斯和亨克尔轰炸机虽然具备较高的航速,但是这样的快速突击仍然需要大量的战斗机掩护,否则会在苏军的战斗机拦截下遭受较大的损失。我们虽然能够承担一些损失,但长此以往,不利于我们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瞻前顾后是不能够赢得战争的!您大概不知道,我们在法国战役的前一个星期所损失的飞机比波兰战役多,在不列颠战役期间又比法国战役多,但结果如何?我们的空军在不断的战斗和损失中愈发强大!”凯塞林以长辈的姿态教训着在法国战役之初还只是一名伞兵中尉的罗根,即便追溯到不列颠战役初期,罗根的指挥权限也只是限于在怀特岛上作战的空军部队,与执掌一整个庞大航空队的凯塞林相比确实不值一提。
“军队需要战争的磨练,这并不假!可若是就此认为战争可以不惜损失的话,那就本末倒置了!”罗根针锋相对地说。
第69章 落脚点
空军副司令米尔希元帅的葬礼,于4月中旬的一个平凡日子在德国威廉港举行。这位为德国空军的组建和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的功勋之人最终葬在了自己的出生地,仅次于国葬的规格也算是了对他的一种肯定。即便生前并不讨人喜欢,但还是有许多高级将领和军官出席了葬礼,就连元首也象征性地发来了唁电。
作为这位空军副司令曾经的下属,罗根也挽着黑纱出现在送别队伍中,只是与哀婉的氛围格格不入的是,晴朗的天空中阳光灿烂,就连墓地的青草也充满了勃勃生机。在这处能够眺望大海的墓地,远远还能够看到两艘德国战舰在碧蓝的海面上游弋。
“您现在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干嘛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在人群的前排,当牧师虔诚地诵读着祷告之时,罗根低声对乌德特说道。也就在意外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这位前空军兵器技术总监就被委任来全权负责空军的后勤生产,它虽然不能像前线指挥官那样调兵遣将,可涉及的经费和产业规模之庞大,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也是令人羡慕的“肥缺”!
穿戴整齐的乌德特,以一种深沉的腔调缓缓答道:“身上的担子太重了,有时候,我也想和他一样与世无争地躺在这个环境优雅的地方!人生总是太多负担,太过疲倦!争来争去,最后得到的是什么?”
略略地思索之后,罗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梦想,与生俱来的梦想!”
“您的梦想,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肆意飞行么?”乌德特平静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