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见这位来自挪威的工厂大股东如此执着,督察员终于放弃了推辞,他很认真地道了谢。

林恩一脸亲切的笑容,自己对东方式人情往来的掌握尽管还相当于小学阶段,对付这些欧洲人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刚开始不必下重金,慢慢增添砝码,并且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这些好处带来的美妙感觉。

年纪稍大的这位督察员看了看仍站在铁轨旁边看着车厢内部货品的同伴,和颜悦色地问林恩:“今晚就要装配好这些机器并进行试运行吗?”

“时间来不及,而且明天就圣诞夜了,工人们要放几天假,跟家人团聚一番。”林恩回答说,“今天将机器全部放置到位就好,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将在12月29日进行,争取在新年到来之前开工,西班牙方面的第一批订单已经下了,要得还是挺急的。”

督察员看了看表,这时候已经差不多快10点了:“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先回去了,等到12月29日再来。”

林恩笑着点头:“好,如果时间方面有推延,我会打电话通知您的。”

“希望您的企业不仅能够顺利运营,还能够获得越来越丰厚的订单。”从头到尾都没有露出一丝笑容的督察员仍是那样的刻板、认真以及不卑不亢,就连这句客套话也说得干巴巴的,倒是和他的名字一样颇具德国风格。

林恩握住对方主动伸出的右手:“感谢!”

两位瑞士军工督察员很快坐上他们的“甲壳虫”从前门驶离工厂。

这时候,格塔德·埃斯兰,安德里夫妇的贴身警卫,党卫队保安处的职业情报员,走过来对林恩说:“我看了车架编号,是战前生产的。”

之所以将埃斯兰带来,就是因为他对德国生产的各种机械有较为专业的了解,除了能够辨认出瑞士官员乘坐的“甲壳虫”是战前或者战争期间生产的,还可以对西班牙方面提供的车床器械进行甄别确认。至于安德里夫妇,在这个寒冷的夜晚足不出户地呆在住处,带着黛娜以及考特兰德夫妇在暖和的房间里打桥牌。根据调整后的行程安排,他们将在新年过后动身前往法国考察,看是否若有合适的机会在法国西南部区域收购工厂,从而在生产环节和技术方面与匹菲尔企业、凯撒防务公司形成互利互助的合力。大约在1月的中下旬,一行人将过境比利时、荷兰和丹麦,再从丹麦返回挪威,以敲定已经事前做好初期安排的企业购并计划,以及处理厄利孔-匹菲尔向挪威政府购买“提尔皮茨”号残骸处置权一事。

在如今的瑞士,道路上跑着的汽车接近一半是坚固牢靠的德国造,然后是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牌子,巴塞尔本地虽然也有几家汽车制造企业,但经营状况都不甚理想,有些干脆直接从外国购入车辆部件进行组装,技术含量着实不高。正因为缺乏车辆方面的规模生产,瑞士军方所装备的坦克据说也是五花八门,基于芬兰军队在第一次苏芬战争期间的成功经验,瑞士军人仿照德军的自行火炮自行组装了一批自行反坦克炮,但效果如何从未得到过实战检验。因此,林恩不作任何表示地问:“这些机器怎么样?”

埃斯兰回答道:“西班牙本土制造,七成新,质量一般,比我们的机床要差一些。”

“没关系,它们只是用来掩人耳目的,先让它们运转起来,使得我们和西班牙之间的军火往来常态化,然后再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林恩为眼前这个还只有破旧厂房和二手机器的新生军火企业勾勒未来的轮廓。

“等到有一天……我们重新立足,要将这里的好东西搬回德国去吗?”埃斯兰好奇地问。

对于这种有意无意的试探,林恩坦直而又简略地回答道:“不,没有必要,我们永远不会缺乏工厂机器,欠缺的也许只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