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夫-赫尔斯的眼神中察觉到这样的顾虑,林恩并不急于插话,而是以同样专注的目光盯着霍夫-赫尔斯。斯图普弗说完话过了好一会儿,德国总统才意识到来自另一边的目光,而当他转头看林恩的时候,林恩果断给了他一个非常友善的笑容。
霍夫-赫尔斯犹豫了一下,改以更加强硬的语气说:“我知道你们已经在开展选举宣传了,而且你们的口号十分具有鼓动性,我们本可以将这种宣传定位为危险的闪动而予以禁止,加上之前的北欧志愿者事件,解散并彻底封杀德意志复兴党也是合乎现行法规的。这样的局面之所以得以避免,是因为我们觉得你们的多数举动仍是站在捍卫德国权益的立场上进行的,是一种稍有些偏激的爱国行为,只要能够引入正途,你们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党派。”
既然德国总统“恩”施了,“威”也发了,斯图普弗识趣地退让说:“好吧,既然总统对我们寄予厚望,国家亦需要我们做出应有的贡献,那我们德意志复兴党就竭尽全力地做好您交托的这件事。”
“其实我们可以将选举宣传和稳定民心结合起来,以和平的方式转移他们的怒火。”林恩顺势插话道。
霍夫-赫尔斯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了,这就对了!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党派就应当从维护国家稳定和人民团结的角度出发去做每一件事,这样,我可以让他们把暂时扣存在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资金先返给你们使用,所有的调查专员也将暂停工作,这已是我所能够做出的最大让步。”
斯图普弗依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喜悦,他神情凝重地回应道:“总统阁下,诚心希望我们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地解决好这次危机。”
第95章 苏式闪击
1948年春,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地区。
黎明到来之前,黑暗笼罩着大地,开阔的原野中处处涌动着旺盛的生命气息。齐装待发的苏军官兵蹲伏在纵横交错的战壕中,这些年轻的面孔有紧张、有忐忑、有期待,就是没有恐惧与绝望。经过了漫长冬季的休整,苏联军队的装备补给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加上盟军的战略轰炸强度大为减弱,战争局势和国际舆论继续向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军民的信心士气逐步回升,在军政首脑的号召和鼓舞下,人人渴求用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结束这段深刻的苦难经历。
在宽阔的边界区域,伴随着几颗红色信号弹的冉冉升起,压抑的安静霎时间被滚滚奔雷打破。不计其数的重型榴弹炮和火箭炮令这夜空变得无比绚烂,漫天流星划过天际,地平线远端顷刻间变成了赤色的炼狱,大地也在不停地颤动。不知不觉中,夜幕渐渐淡薄、光明悄然降临,炮火仍在轰鸣,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轰响声从空中传来。采用浅白色涂装的苏军战机一个梯队接着一个梯队从阵地上空飞过,从久经考验的歼击机、强击机到新锐的喷气式战斗机,从轻巧灵活的轻型轰炸机到体格雄厚的双发轰炸机,米格、拉沃金、图波列夫、苏霍伊,苏联的航空设计师们争相贡献出性能更好的改进型以及全新机型——在盟军一度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下,在数以十万吨计的高爆炸药和燃烧弹的摧残下,苏联空军没有如外界揣测的那样就此没落,而这也正是苏联人顽强不屈精神的最佳体现!
机群气势磅礴地飞向战线对面,地面的颤感亦在增强,早已蓄势待发的坦克集群从隐蔽的树林和防空掩体中驶出,朦胧的光线下,它们所形成的阵列浩浩荡荡、不见尽头。t-3485依然是这股钢铁洪流的中坚力量,也是苏联军工业集中全力生产的战车型号,盟军阵营中仅有重型武器、密集地雷阵以及来自空中的力量能够阻挡它们前行;isu-76122是苏军装甲部队在与西方阵营对抗中保留下来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进一步的简化生产和规模化制造使得它们在能源物资最困难的阶段仍保持着较高的产量。于是,中型坦克搭配中型突击炮成了眼前这支苏军装甲部队的基本格调,虽然相较于二战时期多种型号坦克战车显得十分单调,但这无疑是非常适合苏军现有条件和战术风格的。
在这个航空技术飞速发展、战车性能不断攀升的时代,阵地防御和恶劣天气状况下的各种战斗已经用铁铮铮的事实证明,步兵仍然是战场的绝对中坚。当战壕中响起尖锐的哨声,激烈的比赛才正式开场。沿着交通壕运动的步兵们宛若一条条流淌的溪流,只是这里没有更大的江河,他们直接融汇到了战线最前沿的战壕,踩着木梯、搭架以及战友们事先挖好的豁口爬出,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宽达3-5公里、遍布地雷和陷阱的无人地带,尽管有加装了排雷铲的坦克和工兵开道,这段路对于苏军步兵们来说依然无比艰险。
在这之前的一个冬天,苏军养精蓄锐,盟军方面亦在积极调整部署,波兰东部防线得到加固并向南延伸至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从而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公里的防御带,利用山地、河流、堑壕以及钢筋混凝土工事将强大的苏军格挡在外。照此看来,苏军想要在这条坚固防线上打开突破口就必须付出沉重代价,然而盟军内部的变故给了对手千载难逢的机会,投诚过来的德国军队不仅动摇了盟国军心,也带来了盟军战线的布防情况,加上苏军此前已与多支德国部队取得联系,趁着盟军急匆匆用其他国家的部队顶替德军,苏联人咬准了防线薄弱处,并且还得到了一些意图脱离盟军阵营前往自由帝国的德军官兵响应,这样的攻坚作战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利沃夫地区的正对面,盟军总共部署有9个师又若干独立部队,其中德国防卫军计有14个步兵团逾4万人,原本负责守卫约23公里的防线地段及相应的纵深体系,发生第115步兵团集体叛逃事件后,同一区域的美军部队接管了德军防区,另从后方预备部队中抽调了部分兵员进行补充。战斗打响后,一个半师的美军官兵在这段相对陌生的防线上突然面对6个苏军师和大量坦克部队的猛攻,仅仅三个小时就丢掉了一线阵地,到了正午前后,第二道防线也宣告失守。前线的美国大兵溃不成军,该地区的美军指挥官却将三个战力完整的团继续用于监视德军部队,而德军部队在未获命令的情况下也动弹不得,直接导致五万兵力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候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待苏军冲破前方阵地,t-34坦克群载着步兵蜂拥而至,设计精良的纵深防御形同虚设,大批美军部队在撤退途中遭致沉重打击,而14个德国步兵团有9个选择了集体向苏军投降,其余5个步兵团也没有留下来就地抵抗苏军进攻,而是在指挥官的节制下向后方退却。一个白天的时间里,利沃夫地区就成为盟军“钢铁防线”上最大的破洞,而在立陶宛与白俄罗斯交界的沼泽地区,以步兵为主的苏军进攻部队也利用相似的混乱局面突破了盟军防御,超过6万名德军官兵不战而退,致使盟军全面陷入被动。
此时在德国国内,战后第二次选举已经拉开序幕,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下子从选票转向东欧,苏军攻势之猛烈、盟军败退之迅速皆令人吃惊。在二战末期以及二战刚刚结束的那些日子里,苏联军队在德国占领区的那些暴力和放纵行径至今仍让德国人感到既愤恨又畏惧,而且他们还像蝗虫一样拆走了大量可用的设备,致使德国工业遭到了比盟军战略轰炸还要彻底的打击。所以在德国人眼里,美英法波这些以战胜国之名驻军德国且横行无阻的家伙固然可恶,但那也没有苏联人可怕。这两年来,只要苏军在战场上打了胜仗,德国国内不免像波兰、法国一样人心惶惶,唯恐苏联红军一来连苦日子都没办法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