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页

“打,当然要打,只是要等个好机会!”济尔哈朗沉稳。他没有像鳌拜那样被投入大狱过,体会不到鳌拜那种急切的心态。

好不容易等到两黄旗出头的机会,鳌拜想到以前担惊受怕的日子,简直是一场噩梦。豪格死了许久了,多尔衮掌权,两黄旗的战功是个屁。他奇袭庐州城,斩杀了明军一个总兵,也没得到半点奖赏。

“王爷,我看这几日明军出阵试探的兵力不多,不如找个机会狠狠打一仗,让他们尝尝我女真铁骑的厉害。”鳌拜脸上露出恶狠狠的表情。

济尔哈朗到淮安后,严禁清兵出击,他担心某日济尔哈朗被召回北京城,什么希望都没有了。

济尔哈朗笑眯眯的:“不急,再等些日子!”

“等些日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鳌拜哀叹。

“明贼不是来了吗?本王命你领本部一万骑兵前去阻击!”

鳌拜大喜,拱手正要领命告退,济尔哈朗又加了一句:“不可浪战!”这句话就像一盘水浇在鳌拜的头顶。

“嗻!”鳌拜颓唐告退。他这么急于与明军一战,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向明廷求和。苏全额和索尼都给他传过信,这是两黄旗最后的机会了。

除了处于平衡状态中的北京城,大清共有四支大军,陕西的阿济格,河南的洪承畴和山西的尼兰都是多尔衮的人,只有淮扬大军被两黄旗的人掌控在手。 与明廷议和后,济尔哈朗与他将率领淮扬的大军回京逼迫多尔衮退摄政王位,还政于皇帝。

鳌拜长相蛮横,但脑子清楚的很,不把明军打疼,明廷怎会答应议和。

“不可浪战,也是可以一战的!”鳌拜出府跨马奔出淮安城。

阳光蒸发了昨夜落下的夜露,三十里的平原如被水洗了一般干净,用千里镜可以一览无余。

这里的平原原本应该长满庄稼,现在里面全是杂草。

鳌拜也有千里镜。明军将官配备千里镜后,清军斥候查到了这个变化。多尔衮不知道千里眼的制造方法,但他可以花钱去买。把一个小小的千里镜从福建运到北京,沿途要躲避明廷层层检查,很不容易,价格很贵。听说北京城的兵仗局正在研究仿制明军的燧发枪。

清虏一万骑兵列队,迎着步行前进中的明军步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