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熠提出让他们每年提供奴隶,赤雄又开始讲条件,要昭陵先把这次大战的战俘交出去。
这次大战的战俘差不多有三万之众,且个个都是经受过专门训练,还有实战经验的士兵,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放回去的。
这样一来,谈判就陷入了僵局。
对昭陵来说,越西现在就是鸡肋,要把它打下来成为昭陵的国土,要花费很大的代价,那里的资源匮乏,物产也不多,族人还很排外,说不定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过几年又揭竿而起,得不偿失,但这次大战昭陵的元气损耗不少,要是就这样算了,难免助长越西敌军的气焰,实在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此僵持了两日,卫恒提出新的想法,战俘可以放回越西,但每年要用一定数量的百姓来换,且不拘男女老幼。
这一下子条件就放宽了很多,使臣团的人有些难以置信,确认无误以后,赤雄做主答应了这个条件,但一年只答应给三百人。
赤雄的想法很简单,一年丢三百个老弱病残到昭陵,正好还能减轻越西的负担。
但卫恒提出这个想法绝对不是帮赤雄解决问题的,他直接给出了详细的兑换标准。
以一个越西战俘为单位,两个同等体魄的成年男子可以兑换一个战俘,若是女子,年纪相仿的要四名才能兑换,孩童和老人则要六人才能兑换。
赤雄想要多少战俘回去,就要根据这个规则进行相应的兑换。
越西的人口本来就不多,赤雄也不可能完全找老弱病残来兑换。
卫恒拿出这个标准以后,赤雄便知道他早有预谋,但赤雄想不明白,卫恒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小孩儿长大以后还有点用,但老人除了混吃等死,什么都做不了,卫恒要这么多老人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