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浑立刻敬服,立誓追随主公,为民出力。
秦峰便全权让郑浑负责黄河等水系的治理,与水利工程灌溉。并指示周山,要全力在钱粮上支援他们,以便为后世争霸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郑浑,马钧就此从建造皇宫的工程中脱身,小心翼翼带着主公给的图纸,奔赴自己应该去的地方。郑浑先期去黄河沿岸考察地形地貌,马钧则是去后世的塘沽,建设大型船只制造中心。
秦峰有钱有粮,两处发展不在话下。
两人保证能够圆满完成主公的任务,秦峰龙颜大悦,就任命马钧,郑浑为工部侍郎,一千五百石的俸禄。
秦峰利用手中的权利,和汉献帝的“配合”,安插了大量自己的亲信官员,比如董昭,陈群,辛毗,大舅子伏德等人,出任要职。这让百官嗅到了一丝不好的气息。
如今又见秦峰大力提拔工匠这种泥腿子为官,百官就此十分不满。在他们看来,自己家族中一批批成长起来的英年才俊丞相不用,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在后一日的朝会上,三公联名提出了一个建议。
临时小宫内,汉献帝在只有一米的龙台上静坐,眼神飘忽,从来不敢注视到堂下秦峰身上。
“陛下……”国舅董承走了出来,道:“如今朝廷稳定,然有先前奸妄贼人迫害,令百官多有空缺。此时皇宫建造,一月可就。当令州郡举孝廉,补职位。待得陛下入主皇宫,百官齐聚,则彰显汉室兴盛之威仪。”
汉献帝不置可否,他惧怕秦峰,急忙望过去征求秦峰的意见。
这时秦峰正在琢磨,他作为丞相数月,恶补东汉朝廷知识,对着举孝廉的制度也算熟悉。
孝廉为岁举,即州郡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荐人才,并有人数的限定。以二十万为基数举一人,多则多举,少则少举。北地有千万人口,五十人之数。
被举孝廉之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其实说白了,都是士族子弟,是门阀士族代代相传掌握权柄统治百姓的途径。四世三公的袁家,四位三公都是前辈推荐孝廉出身,可见一斑。
北地经历黄巾之乱后又有连年的战乱,士族数量锐减,秦峰可不想让士族重新在自己的治下崛起。琢磨一番后,道出一言,立刻在朝廷掀起了轩然大波。
第四百二十一章 开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