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琰目视前方,庄重,双手叠加在额前,标准的士子礼鞠躬九十度。
蔡邕跪倒在地,为他带上巾冠。这时荀彧跪在秦琰一旁,为他正冠。随后,蔡邕先起身望着自己的外孙,眼中全是慈祥。而荀彧随后起身,立在蔡邕身后。内侍进献成年世子服,秦琰起身穿在身上。
随后,蔡邕、荀彧又拜秦琰,秦琰重新坐下。蔡邕、荀彧再次洗手后,荀彧又跪世子席位前,为秦琰脱下巾冠,起身交给内侍。
这时,就有秦峰三子秦寿,奉出远游冠。
乐声大作中,如同前一次一般的仪式,荀彧祝词道:“冠礼斯举,宾由成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之后就是第三加,也是最重要的一加,加世子冕冠。一切如先前两次的仪式,荀彧祝词道:“冠至三加,命服用章。敬神事上,永固籓邦。”
蔡邕为自己的外孙带上世子冕冠,插上发簪固定,又有内侍奉上世子冕服穿上。这时候乐声暂时停止,王朗急忙引导秦琰来到秦王位阶梯下,秦琰跪拜父王秦峰。
秦峰心悦,命起身。
乐声大作中,就在秦峰王座阶梯下,内侍添置世子席位,秦琰入席面南而坐。象征着秦琰,可以在自己的父王之下面南入朝参政。内侍唱诺下,百官正式拜见成年理事的王世子。
其后,宾赞再次洗手,荀彧拿出“爵”,就是三条腿饮酒的容器,清洗后注满美酒交给蔡邕,蔡邕跪呈给秦琰。秦琰起身拿住后,先是自饮一些,再又撒出奠爵。
荀彧祝曰:“旨酒嘉荐,载芬载芳。受兹景福,百世其昌。”
之后,就有内侍奉上“馔”,就是吃饭的家伙。又有内侍奉上“圭”,圭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权力。这里用“圭”,例同宴飨。
秦琰用“圭”撅出一些米吃下,这时荀彧祝词,“孝于君亲,友于兄弟。亲贤爱民,率由礼义。毋溢毋骄,永保富贵。”
爵与馔撤下去后,秦琰出席拜父王,之后返回东宫。没有秦峰在场的情况下,秦琰就是君。他返回东宫,就是在单独的情况下,接受东宫属官的参拜。礼毕后,秦峰宣旨召见。
世子秦琰再入宗庙大殿,拜见秦峰,立誓道:“臣不敏,敢不祗承。”意思是说,儿臣能力无法与父王相比,将来一定会全盘继承父王所立下的一切,绝不敢更改。历代继承人都要面对天下发这样的誓言,这也就是古代祖制的由来。祖制十分强大而专制,刘罗锅一声圣祖训跪听宣读,乾隆爷就算与爱妃玩耍到最后关头,也得赶紧爬起来跪下听着。谁敢不听祖制,天下就要反对谁,谁就没有当皇帝的资格。
然秦峰没这羁绊,因为他是始皇帝,他立下的,那就是祖制,哪怕过一万年,秦峰的子孙那也得遵从。没办法,圣祖始皇帝那就是强横,那就是子孙后代敬仰的标杆。乾隆都不敢当皇帝的时间超过康熙,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