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冈田启介提出了一个将国内矛盾向外转移的解决方案:在日本国内组织“垦殖团”,将贫苦农民家庭整个整个迁往被日本占领的朝鲜半岛和东三省,将那里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以此来增加底层民众的财产,从而完成“减少贫富差距”的任务。

上个时空的日本也曾经做出过类似的决定,但是力度远不及这个时空。毕竟这个时空日本的社会矛盾要比上个时空更加突出,不得不采用更加强力的手段来稳定社会局势。

冈田启介的垦殖团政策在1934年三月中旬一经公布,就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日本政府宣传机器的宣传攻势下,日本民众,尤其是以农业为生的民众,以及在残酷的对内剪刀差中破产的农民家庭,无不欢欣鼓舞。

这个举措和冈田启介削减军费和政府开支的举措一起,形成了相当好的效果,至少让日本社会在表面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情景。

但是,在这副景象背后,沾满了另一个民族的血泪。

1934年4月。

林国开擦了擦额头的汗,问带路的老马帮头子:“这山海关还有多远?”

“快啦。”老大爷嗓门特别大,“今晚再借宿一宿,明儿赶早了出发,太阳开始西沉的时候就能到了。”

“卧槽还有这么久啊。”林国开擦了擦额头的汗,“这没铁路没公路还真不方便。”

这时候他身后传来年轻人的声音:“林总,让另一个林总投点钱,建一个不就完了?”

“你傻么?”林国开回头瞥了眼身后的年轻人们,专门瞪了说话的年轻小伙子一眼,“这山海关是有铁路的,但现在被鬼子控制了,为了防止鬼子通过铁路长驱直入,衙门把通往山海关这一段给掘了。这些背景我他妈的出发前已经介绍过了吧?”

刚刚随便说话的小伙子不由得低下头,看起来有些惭愧的样子。

他身后的人轻轻捅了他一下,用嘴型对他说:“任务简报的时候你发呆,吃亏了吧?”

林国开率领的这支队伍,目的不是别的,正是从山海关涌入关内的难民。

日本人开始执行垦殖团政策,但暂且不说朝鲜半岛,这东三省最好的土地可都是有人的。总不可能让垦殖团的日本人去耕种那些烂地吧?而实际上为了安置大量的日本移民,东三省的中国人必须“做出一定的牺牲”,这个牺牲就是:被赶出家园,流离失所。

而林有德打算做的,就是把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以招工的形式接到西澳大利亚去。澳洲政府对林有德这种明目张胆的移民行动毫无办法,而明的地方政府则巴不得林有德把这批吃饭的嘴给带走呢。

双方一拍即和,所以这不,日本人刚开始驱逐中国人,林国开带领的拉人队伍就已经赶过来了,后面包括装车到船运的一系列环节都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