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三更半合一

但是在尚书房这边,六阿哥年纪还太小,就不能跟着来了,毕竟也没谁能照顾他。

康熙规定阿哥去了尚书房,除了跟着的一个伴读之外,其他宫人是不能跟着进尚书房的。

他们只能等在外头,而伴读也就帮阿哥拿着文房四宝和课本,其他事比如帮忙做功课等等,都是不允许的。

六阿哥如今才会走,坐着都没有桌子高。

四阿哥想着也不知道多久之后,六阿哥才能跟自己一起来尚书房上课了。

到那个时候,他就能辅导六阿哥做功课了!

六阿哥可能没想到,他这才刚会走,自己的好四哥已经把他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了。

他如今还是个到处玩儿的快活孩子,刚会走,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

六阿哥每天都要在重华宫里到处溜达,不是去偏殿看看书架上的书,就是去后边花园看看花花草草。

宫人们都提心吊胆,生怕六阿哥摔着磕着了。

尖锐的边角都被包了起来,架子底部都被固定好了,不容易一碰就倒。

六阿哥周围至少四个宫人跟着,多的时候甚至有六个。

顾凝宸觉得有点太夸张了,重华宫满地都铺着地毯,尖锐的边角都包起来了,其实摔着也不疼。

至于在外头,六阿哥也是个稳重的,不会甩开宫人的走就胡乱跑,或者去做爬假山或者爬树这种危险的事。

他虽然对外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也不会闹着非要离开重华宫,或者躲开宫人私自跑出去。

等溜达一圈后有点累,六阿哥自然而然就会回到顾凝宸身边,也不会闹着她,让顾凝宸能够安静写写书了。

有时候六阿哥还会从外边带回来一朵漂亮的花,或者一片落下的叶子。

总归是给她的礼物,顾凝宸都会笑眯眯收下,晒干后作为书签,别在书里。

六阿哥可能见顾凝宸喜欢,每次回来手里都不会空着,必然带着东西送她了。

今天他带回来的是两根长长的叶子,大概一指宽。

顾凝宸接过叶子看了看,就对六阿哥道:“来,看额娘给你做个小东西。”

她难得起了童心,拿着叶子,把其中一根撕开一点,然后开始编了起来。

织羊毛线自己是不擅长,不过编这个,小时候因为编得多,也比较简单,很快就做好了。

六阿哥拿在手里觉得好看,咧嘴就笑了。

旁边的陈女官就认出来了,迟疑着问道:“主子,这是蚂蚱?”

顾凝宸点头道:“对,看着像吗?”

用叶子编蚂蚱实在太简单了,只要持续套圈拉紧就可以了,连她这样的一双小笨手的人也能轻松做了出来。

陈女官连连点头道:“很像,奴婢就是没想到主子还会这个。”

不过定贵妃有什么是不会的,压根就没有!

顾凝宸笑了起来:“我小时候编过这个,还以为忘记了,好在依旧记得。”

她问过六阿哥,顺手把另外一根叶子也编成了蚂蚱,让人送去阿哥所给四阿哥了。

四阿哥收到这个礼物,顿时哭笑不得。

上回大阿哥出去书局买书的时候,回宫给他和阿哥都带了礼物。

外边吃的东西自然不敢给两个弟弟带了,吃坏肚子就麻烦了。

不过他还是买了两个糖画,让两个弟弟只看不吃。

另外还带回来两只草编的蚂蚱,哪里想到顾凝宸也会这个?

四阿哥小心翼翼把这只蚂蚱放在桌子上,又觉得不放心,最后摆在床头显眼的位置,还交代宫人绝不能碰这个了。

其他人都知道这个草编蚱蜢是定贵妃亲自给四阿哥做的,自然连连应下。

大阿哥和阿哥过来找四阿哥一起做功课的时候,看见了这只草编蚂蚱,问过后得知是定贵妃做的,他们都羡慕了起来。

康熙知道后也很诧异:“你还会做这个?”

顾凝宸就笑道:“皇上可不能小看我,我还是会的。虽然做得不算特别好,但是给孩子当个小东西玩儿还是可以的。”

六阿哥特别喜欢,一直拿在手里,睡觉时候都要拿着,谁拿走就要扁着嘴巴想哭。

吓得谁都不敢拿走,任由六阿哥的小手抓着这只草编蚂蚱睡过去了。

等六阿哥彻底睡着了,才敢拿走蚂蚱,却依旧放在他的枕头边上,回头六阿哥一睁眼也能第一时间看见了。

康熙低头就笑道:“那爱妃不如也给朕做一个?”

顾凝宸对他眨眨眼道:“给皇上自然是要做两个,凑成一对了。”

她特地去花园挑了两根适合的长叶子,然后很快就编好了两只蚂蚱。

康熙就在旁边看顾凝宸低头专心草编的样子,感觉很是有趣。

她十指纷飞,比起织羊毛线的时候要熟悉得多了,很快就编好了一个。

转眼顾凝宸就编好了一对蚂蚱,递给康熙。

康熙拿在手里就笑道:“朕回头就放在御书房里,每天都能看见了。”

之后大臣去御书房商议的时候,就会看到康熙的桌上,笔筒里面放着一堆草编蚂蚱。

有消息灵通的,知道定贵妃给四阿哥和六阿哥都送了草编蚂蚱,显然这也是她给康熙送的。

一般的娘娘送给皇上的不是亲手做的羹汤,就是女红什么的,比如腰带或者香囊之类的,还是第一次见送草编蚂蚱的。

不过看康熙明显很受用,还特意放在这么显眼的地方,其他人就不敢说什么了,只觉得定贵妃是个极为接地气的人。

正巧,康熙也是这样的人。

看他亲自种田,亲自设计了不少方便百姓的机器就知道了。

比如榨糖机,比如轧棉机,还有采矿的机器等等。

民生没只停留在嘴皮子上,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方便百姓过日子的好东西来。

不说别的,西洋人不知道多羡慕他们。

很多西洋人还私下到处打点,希望能够从官员嘴里透露点什么,他们回去后就能仿制一二。

但是之前康熙下手清理,朝廷大换血了一番,如今官员们都知道泄漏点什么,自己这乌纱帽不保,脑袋也可能保不住,自然什么都不敢说了。

这些机器在工坊里头,也是工人的宝贝。

附近巡逻的人从原本的侍卫,如今减少了很多,变成了附近的百姓和战场上受伤的士兵。

别看百姓出的都是年纪大的老者,或者几岁的小童,却比谁都熟悉附近的人。

一旦出现生面孔,立刻就能发现端倪来示警。

为此,他们还灵机一动做出了竹哨,每个人随身佩戴,有什么事就立刻吹响,附近的人就能马上赶过来帮忙。

所以那些西洋人再想雇人偷偷靠近工坊接近那些机器,每次还没靠近多少就会被人发现。

受伤的士兵有些可能残疾了,或者伤势太重不好做粗重的活计,但是身手依旧不错,对付这些小偷小摸的人压根没多费劲。

如此一来,各地工坊慢慢也建了起来,不需要另外派侍卫去守着,也能减轻当地知府的负担。

毕竟差役的人数是有限的,要是都去守着工坊,那么其他事就缺人手去办了。

如今只要给这些巡逻的人一份不算特别高的月钱,他们也有家人在工坊里干活,算是护住自家人。

而且给家里还能添一份收入,这事也不累人,只要警醒点就行了,自然都乐意做这个。

毕竟年迈的老者早就不能给家里做什么,总感觉自己跟累赘差不多了,如今还能为家里人做事,又能拿到一份微薄的月钱,养活自己是足够了。

半大的孩子吃得多,却还没到能给家里当劳动力的时候,消耗大,能干活的地方却少,如今多了一门生计减轻家里负担,当然也是极为乐意的。

而且这事还十分有面子,被选上后跟小伙伴一吹嘘,认认真真巡逻,一年下来只要尽职尽责,当地也没让什么人靠近工坊泄露了机器的秘密,就会多一份年终奖。

这年终奖还是顾凝宸跟康熙提出来了的,想着一年下来,大家努力工作,奖赏一番也是应该的,也能大伙儿乐呵乐呵,第二年亦能更勤奋工作了。

当然如果这年终奖用银钱的话,消耗就太多了,基本上就是工坊让出一部分利润,然后年终最优秀的人会有一份腊肉和一大袋米,其他人也有一袋米却要少很多。

这样一来,得到优秀奖赏的人自然十分光荣,还能带着这份年终奖跟家里人一起享用了。

其他人虽然少一点,也是能跟家人分享,又十分实用,而且还不费很多银钱。

毕竟如今粮食的产量上来了,价钱不如以前高,加上这两年风调雨顺,海商进口的粮食也不少。

只把工坊的一部分利润拿出来,集中一起采购,价钱更是能低下去不少。

就连附近巡视的人也能拿到,就是会更少一点,可能只有一捧米,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了。

等下一年,大伙儿就努力使劲,希望年底的时候自己会被选为最优秀的人,然后拿到那一块腊肉回去。

哪怕如今都有月钱,每月大家也能吃上肉了,却还是这样因为自己特别优秀被奖赏的肉吃着更香了。

自然也有大臣觉得年终奖这个送粮食实在有些过了,虽然工坊如今不算多,加起来却不是一个小数目。

顾凝宸就觉得这个大臣的数学应该不太好,算一下如今工坊的产出,远销西洋各国,价钱是翻了好几倍。

国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只指缝里漏一点,给工人年底吃上几顿米饭而已,倒也不能太吝啬。

要是家里人多,那一袋米估计吃上几顿就差不多没了。

看着就是个添头而已,加起来数目多,也比不上这些工人创造的财富。

而且这些工人都是熟手了,要他们心甘情愿一直在工坊做下去,总归要给人一点甜头才是。

如果换人的话,新手要重新培养起来,费时费力,产量也必然不如之前。

逼着人干活,也不如他们主动想干活来得更快更好了。

顾凝宸在之前是特意算过账,才敢跟康熙提的。

要是这笔年终奖支出实在太多,确实有些过了。

如今这样刚刚好,不会多到让人觉得离谱,又能让工人高兴,还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至于康熙这边,得了个极好的名声,民望更上一个台阶了。

他名下的学院,语言和格物两大学院,招生之后,来的人就更多了。

各地工坊建起来后都不需要多宣传,来报名的人数就多到快要收不下。

这就是良性循环了,康熙待百姓好,为他们着想,百姓就愿意反馈回来,希望能为皇上用心办事。

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国库也跟着一年比一年充盈起来。

王谈以前在户部的时候,跟着老户部尚书每天都要焦头烂额,想着怎么把钱掰开两半来花。

如今他却要开始发愁国库快要放不下了,得再建一个新的国库才行。

而且新国库得更大才可以,不然很快就要放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