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也害怕户部尚书来哭,毕竟这位老臣都那么大年纪了,总让他担心哭穷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暂时把火炮改善的事搁置下来。
另外就是,他在丰泽园种的水稻,也终于到了丰收的时候。
康熙都顾不上那些图纸,一心扑在稻田里,看着沉甸甸的稻穗都要走不动路。
比起他这边的丰收,晚一些种下红薯和土豆的大阿哥和二阿哥,田地里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两个孩子美滋滋,却不好比康熙还早收获,就耐心等了等。
康熙也不想两个孩子等太久,选了一天,就去田埂看了看,准备收获了。
只是他走了一圈,却发现中间有一根稻穗要大一些。
大的其实不算特别明显,如果不仔细看跟旁边差别不是太大。
但是康熙隔三差五来看,看得还仔细,自然发现这稻穗要大一点。
他收稻穗的时候,就特意把这支稻穗单独留种,打算之后专门找一块地方来种这个,试试会不会后代也能大一圈。
尤其康熙还看了记录,想找到这支稻穗比其他要长得大一点的缘故。
是肥料放得合适,是光照在这边最多,还是种下深一指,又或者是别的原因?
暂时康熙没能找到缘故,只能说是偶然,也可能这支稻穗的种子尤为强壮,所以长得比其他要大一点。
他这边收获了,大阿哥和二阿哥那边也吭哧吭哧开始收土豆和红薯。
两个孩子一直小心伺候,施肥的时候用布条包着鼻子,反正始终亲力亲为。
他们也亲自感受到种田的不容易,哪怕是土豆和红薯这两种很好种的作物,依旧需要费心。
更别提是其他更难种的,需要更费心伺候的作物了。
而且今年还风调雨顺,没有暴雨,也不会太干,天公作美,种起来就更顺利。
但是收获的时候,土豆和红薯还是长得参差不齐。
有些长得大一点,有些就瘦小许多。
大阿哥百思不得其解,感觉每天伺候的差不多,怎么这些作物每个长得就不同了?
二阿哥想了想,觉得可能是犁地时候有些不够深,翻地的时候有些没有弄得更仔细,再就是浇水和施肥的用量并不一样。
有些多了有些少了,有些恰恰好。
所以有的就长得茂盛,收获多,有些就长得瘦小,收获也少了。
两个孩子思索了一会,麻利把强壮的土豆和红薯留下来做种,打算继续种,好歹被康熙给拦下了。
“这天色要凉下来,几个月后就很冷了,种在土里,这些作物都要冻死。”
这时候再种一次就太晚了,只能等明年春天之后暖和了才能再种。
大阿哥和二阿哥还十分遗憾,毕竟种田虽然辛苦,但是收获的时候特别愉快啊!
当天他们在住处都用自己亲手种的土豆和红薯,让御膳房做了晚饭送来。
哪怕只吃这两种,以前那么单调,他们必然挑食,不乐意多动筷子。
但是这次不同,都是自己种的,两个孩子吃得美滋滋,胃口比平日还好一些。
为了品尝原生的味道,御膳房只用最朴素方式来烹饪,那就是蒸熟。
康熙看得欣慰,想着等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长大一点,也能拥有自己的田地,然后种上一些。
知道粮食不容易种,他们以后才会更明白农业的重要,对农人也更为关注一些。
孩子们吃得香,康熙这边也丰收了,自然也要给身边人品尝。
除了留种等着明年种下的,其他一部分送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品尝一二。
余下的就送到重华宫来了,让顾凝宸尝一尝。
顾凝宸馋土豆很久了,炸土豆条、土豆炖肉、炒土豆丝、土豆饼、酸辣土豆和土豆泥,光是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她一听大阿哥和二阿哥那边只把土豆蒸熟,剥皮来吃。
这种朴素的吃法,顾凝宸是绝不能接受的。
什么滋味都没有,对得住吃掉的土豆吗?
她直接写了一排菜名,烹饪方式都写明白了,让陈女官带着去小厨房,让杜御厨来做一桌土豆宴。
杜御厨还真是第一次知道土豆居然有这么多种做法,他不识字,只能麻烦陈女官念上几遍,用心背下菜谱,再把菜式一个个做出来。
等康熙过来的时候,看着一桌子土豆做的菜式,也颇为惊讶:“朕还是第一次知道,土豆能做这么多菜式?”
顾凝宸笑着道:“这是自然,土豆的吃法多得很。”
要是有黄油的话,配上土豆泥抹在馒头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么说起来,土豆渐渐推广起来之后,就成了欧洲那边的主食了。
跟这边不同,那边吃米饭和面条都少一些,大多是各种面包。
再之后就是因为土豆的出现,欧洲的菜谱才有所变化,没那么单一了。
顾凝宸眨眨眼,要是他们这边的土豆增产,多到数不清的时候,是不是能把土豆高价卖回去欧洲了?
连带把食谱也卖一卖,感觉能挣上不少钱!
她跟康熙一说,后者一听也笑了:“不错,是个好办法。回头土豆留种了,在各地种起来,百姓们都不饿肚子,还有余粮的时候就能高价卖回去西洋人那边。”
他也曾听传教士提过,在他们的母国,吃的东西确实不多。
等来了这边,他们才感受到原来一种食材能做出那么多美味的菜式来,于是一个个都不太想回去了。
想想他们回去不是吃冷硬面包就是吃水煮肉和烤肉,然后就没别的了,实在单调,味道也不怎么好。
毕竟欧洲那边,如今烹饪的方式也没多少,不是烤肉就是水煮,调味料都不多,吃过这边的菜式之后再回去,实在食不下咽了。
康熙当时还觉得传教士们是在恭维,说好话罢了。
后来从海商口中得知,传教士们还真没说谎,他顿时对这些西洋人有些同情。
吃都没能吃好,日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也难怪那些西洋商人和贵族,去酒楼吃过后惊为天人,住下后都不想走了。
每次走的时候,还会从酒楼里打包一大堆的吃食。
虽然酒楼掌柜说这些吃食放不了太久,要尽快吃完,不然就要坏掉了。
可是这些西洋人还是会买很多,有些甚至会从酒楼买冰块,好保存久一点时间,就足见他们多舍不得,在船上都想要多吃几天。
好保存的干粮,他们还能多吃一段时间。
要不是保存的时间不够长,这些西洋人巴不得再多买一些!
土豆经过烹煮后,这一桌菜式就没有不好吃的。
真把这菜谱卖到西洋人那边,只怕能赚个盆满钵满。
但是康熙并不想把菜谱就这么卖掉,那就太便宜西洋人了。
他吃过饭后,跟顾凝宸说了起来:“朕只听海商和传教士这边打听消息,对西洋那边还是不够了解。这次要不是海商顺势带来了土豆,要去那边茫茫人海里找,犹如大海捞针。”
如果他在那边有人有势力,寻找需要的东西,那就要方便得多了。
而且还能随时随地探听消息,买卖也不能只有西洋人能做。
顾凝宸是听出来了,西洋商人在这边买下货物,船队带回去就能翻好几倍甚至十几二十倍的价钱转手。
如果康熙也有这样的一支船队,带着这边的货物卖过去,是不是也能换来大笔的财富?
比起只能等着这些西洋海商过来采买,实在太被动了一些。
康熙还有很多想要做的地方,但是国库确实是个问题。
看户部尚书苦哈哈的样子,总不能一直等着西洋海商来送钱,不如直接过去抢钱?
顾凝宸感觉康熙真的很有想法,却也很赞同,微微笑道:“皇上,这主意极好。咱们这边的好东西多,要一船过去,自然也能换来更多的财富。”
“只有一点,我担心路上会遇到海盗,另外船队配备的武器可能还不够震慑这些人。”
换言之,就连水师的武器都不够厉害,更别提是康熙组的商队了。
但是让商队配备水师的装备,又着实危险,如果这人忽然有了别的心思背叛了呢?
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很危险了!
可是不配备,商队带着那么多值钱的东西,自然会引来海盗或者其他觊觎之人,只怕到不了欧洲,船上的货物也要便宜了别人。
康熙笑笑道:“凝宸跟朕想的一样,确实让船队去西洋贩卖货物是个好办法,却也危险。只是水师如今暂且没有出动的任务,保养船只却要费大价钱。”
她眨眨眼,不会是自己想的那样吧?
康熙竟然打算让水师伪装成商队的样子,然后去西洋抢钱,啊不,贩卖货物来挣钱吗?
这个想法实在很大胆,但是转念一想,却也是个好办法。
毕竟养水师真的是一大笔钱,水师如今确实也没有出动的地方。
弯岛给拿下来了,周边的海盗如今闻风丧胆不敢靠近。
水师除了平日的巡逻之外,就很少能动。
但是他们哪怕不怎么大动,每天船只和武器保养,水师的士兵依旧需要吃饭养家,月钱少不了,粮草也不能少。
那么一批人,哪怕遣散了一部分,转而到陆上做守卫,却依旧留下不少,这些人养着每一天都是要花钱的!
而且水师就这么养着,很容易就会养废了。
花着那么多钱还闲置,最后还养废了,这跟把钱扔海里有什么区别?扔海里好歹能听个响,这个就未必能有个响了。
康熙重新拿起火炮的图纸,如今的火炮都是明代传下来后,只稍微改动。
最有名的自然是红夷大炮,在对战弯岛的时候,从郑氏那边收缴了一批轻火炮。
炮身要轻上许多,移动更方便,适合安装在船只上,拆下来也能在陆地上用,可以说非常方便了。
这是郑氏之前花大价钱从英吉利和荷兰那边买来的火炮,再多加改良成如今的样子,却被康熙全部收缴,算是便宜了他。
康熙得到后也火速送去火器营,希望能够仿制。
工匠确实仿制出一批来,因为炮身轻,在两轮车上推着就能移动,陆地上能用,只是因为轻,所以炮弹也轻,弹药要少,射程不算远,威力勉强算一般。
海战的时候确实能用,毕竟在海里,船只之间也不远,用这个不会增加船只的负担,确实很适合。
如今水师安装上这个,再出海的话也不必担心海盗了。
之前火炮用的也是前置弹药,因为顾凝宸的启发,康熙打算改为后置弹药,那装填弹药的速度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