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三更合一

但是于成龙坚持说这个问题,靳辅后来就没回应了。

如今河道靠近入海口的地方也淹没了一点农田,就让康熙心里懊恼,是不是于成龙说的确实是问题,靳辅几年下来治理黄河出了成绩就开始骄傲,听不进别人的劝阻了?

康熙挥挥手示意李德全带着宫人退了下去,忍不住皱起眉头来:“你说朕会不会看错了人?还是人心久了,也开始变了?”

顾凝宸握着他的手笑着说道:“皇上又怎么会看错人?这位靳大人上任后,一直在黄河边上吃睡,如今也有整整五年了。河道边上的地方常年潮湿,就不是适合住人的地方,这位大人一住就是五年,显然是个干实事之人,不想辜负了皇上的期望。”

“黄河被靳大人治理五年以来,大的决堤已经没有了,这是前面那些治理黄河的大臣做不到的事,足见皇上的眼光独到。”

听到这里,康熙的眉头稍稍松开了一点,嘴角有了点笑意道:“朕怎么听着爱妃在说靳辅,却像是在夸朕了?”

顾凝宸对他眨眨眼,也笑道:“皇上不是曾经说过,人才也得放在适合他的地方,才能发挥用处。皇上把靳大人放在治理河道上,他如今花费五年,治理得如此已经出色,这就是适合他位子。”

“想必这位大人心里也明白,才会兢兢业业一直留在河道边上。”

她被康熙拉着在身边坐下,又说道:“这位大人治理河道如何,听别人说,总归人云亦云。我也不好说这河堤还决堤,究竟是这位大人的问题,还是监工的问题?”

“毕竟靳大人就是一双眼睛一双手,那么多决口的地方,必然有监工来监督河堤修筑之事。”

所以黄河这次决堤了,怎么一个个都弹劾到靳辅一个人身上,难道他一个人就能从头到尾盯着所有河堤修筑好,监工却是工部的人好吗?

那些人抓着靳辅不放,却压根没提过工部,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靳辅就是个身份普通的能臣,身后没有大家族,只有康熙一个靠山而已。

群臣再三弹劾,一年复一年,总会让康熙开始质疑起靳辅的能耐来。

毕竟一句假话说上千百遍,听的人就开始半信半疑,甚至开始相信这是真的了。

一两个人弹劾就算了,一群人反复弹劾,估计康熙都开始怀疑起靳辅来。

如果把靳辅撤掉,这些人损失的利益很快就能回来了,甚至顾凝宸都怀疑这其中有工部的手笔。

毕竟工程方面是工部来负责,以前都说户部是大清的钱袋子,油水是最多的。

也有说吏部管着所有官员,官员私下调动或者想要补缺都需要打点一番,自然也是个肥差,其实不然。

这六部当中,最肥的差事其实是工部。

工部掌握着天下的工程,光是材料上面能做的文章就不要太多。

这工程需要的材料是多是少,账面上是一个数字,私底下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数字。

要深究的话,这材料还有耗损,运输有耗损,修建的时候也会有耗损,很难查出个精确的数目来。

这究竟是真的耗损,还是中间门进了谁的口袋,那就不好说了。

加上材料的供货商也有文章可做,供货商给了打点,这材料可能差一点,更差一点,这价钱就不同了。

如果统一写的是上等材料的价钱,这中间门的差价又是一个数目。

所以靳辅就地取材这个,确实能省下很多钱,却也动了工部和其他商人的蛋糕,怎么可能不想尽办法把人弄下来?

康熙想必也知道这一点,朝堂的关系错中复杂,不可能朝臣全是两袖清风的廉臣。

他之前都维护着靳辅,免得被朝中臣子给毁了这么个清廉的能臣。

只是涉及到专业问题,入海口如果真的影响到两边的农田,康熙就不能忽视了。

如果靳辅真的开始刚愎自用,康熙就得考虑换掉他。

不过顾凝宸的话也提醒了康熙,这些大臣或是真的认同于成龙的意见,或是因为靳辅动了他们的利益,也可能两者都有。

说的话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更可能是半真半假。

要辨别出他们究竟说的是不是真的,那就太难了,何不亲自去看看?

康熙就决定南巡,去黄河的河道边上亲眼看看靳辅究竟做的是对还是错。

他要出远门,内务府自然要开始准备起来。

康熙问过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太皇太后年纪大了,不想离开京城去那么远的地方,实在也有些吃不消,这次就不打算跟了。

皇太后舍不得五阿哥,南巡起码得一两个月,她这次也就不去了。

康熙原本想带上小太子和大阿哥一起去,太皇太后却觉得太子年纪太小,南巡太远,下回再去也行。

小太子不去,他只带大阿哥一个人去也不好,索性把小阿哥们都留下了。

大阿哥为此还很遗憾,不过想到以后也有机会跟着康熙南巡,慢慢就放下了。

两个大点的阿哥都不能去,后边小一点的三阿哥和四阿哥更不会跟着去了。

顾凝宸却被康熙点名要陪着去的,重华宫的宫人都忙忙碌碌开始收拾起行李。

四阿哥一看就明白顾凝宸要出远门,还要很久才回来,顿时小脸上满是舍不得。

顾凝宸搂着他道:“我也就去一两个月,回头给四阿哥带上礼物。听闻那边有趣的玩具不少,我到时候都买回来。”

四阿哥却摇头道:“定额娘,我是大孩子了,不用玩具。”

言下之意,他长大了,不是玩玩具的年纪了!

顾凝宸伸手摸了摸四阿哥的小卷毛,这么小一点孩子,说什么不要玩具,看两眼都发光了。

真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就十分诚实地表现出来。

不过四阿哥才几岁大,还不知道掩饰自己的表情。

顾凝宸也没戳破他,只摸了摸四阿哥的脸颊道:“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该吃该睡,不要累着了,知道了吗?”

四阿哥读书很刻苦,如今徐太傅已经让他和三阿哥开始练字,虽然不多,只让他们稍微描红,主要是纠正姿势。

以后写大字的时候,姿势正确,手指才不会累,大字写得也好看。

三阿哥是坐不住的,写一页就要起来走动。

四阿哥却很能坐得住,写完两页才起来,每一页都写得认认真真,就连徐太傅在康熙跟前都夸过他。

主要像四阿哥这年纪,如今是尚书房里面年纪最小,却比大阿哥还要稳重,听话、刻苦又懂事,让徐太傅很难不喜欢这样的学生了。

顾凝宸却怕四阿哥累着,让他每天回去叫高嬷嬷捏一捏手指头,别是累过头自己不知道,捏着疼了才发现。

她还给四阿哥送了些药膏,要是疼了就在指头上擦一擦。

因为顾凝宸明白,劝着四阿哥别那么刻苦,他嘴上答应,转头写的时候太专心就会彻底忘了。

还不如先准备好,哪怕不怎么疼,擦一擦就会轻松一些,第二天写字的时候就完全不疼了。

四阿哥轻轻点头,顾凝宸搂着人都不想撒手了。

虽然四阿哥长高了一点,却还是小小的软软的一只,她想到出去要差不多两个月见不到小卷毛,就已经开始想念了。

四阿哥如今大了,被顾凝宸满是馨香的怀抱搂着,有点不好意思,小脸红扑扑的。

他却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怀抱,看着周围人都不在,小脸轻轻蹭了一下顾凝宸的肩膀,嘴角露出一点满足的笑容。

再是舍不得,雷厉风行的康熙准备好就出行了。

他这次打算轻身上阵,带去的东西并不多,准备去江南就住在曹家。

只需要带上贴身用的东西,另外就是带上几个御医和不少药材,大件的都不必备着,所以这次出行准备就比往常都要快得多。

他们坐船一路南下,康熙怕顾凝宸晕船,就没有跟她对弈。

两人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去甲板坐一会,欣赏一下两岸的风景,等到了河道,康熙就让船只放慢速度,看看两岸的情况。

两边岸上的禾苗一片绿意,长势不错。

对田地十分精通的康熙一看,就明白两边的庄稼长得很好。

他这个样子下去,当地百姓一看就知道自己不是普通人,肯定问不出什么来。

就挑了个面相普通,比较亲和的侍卫,换了一身普通衣服下船去田地那边问了一圈。

侍卫专门跟田里的老农聊了几句,装作路过的人,说是两边的庄稼长得好,就停下来问一问。

他又说自己的父亲也是伺候庄稼出身的,攒了不少家当就送自己去读书,才认得几个字,有了不错的差事。

侍卫还用自己家乡的口音说了几句,恰好是老农的老家,就越发感觉亲切,两人说了几句就亲近了不少。

侍卫套问了不少话,又去别的田地走了一圈,尤其是靠近河边的。

他问老农这河道这几年有没决堤,会不会淹没农田什么的。

老农说五年前这一片每年都要淹没,庄稼都白种了,收成很惨,种的就少了。

如今那么一大片,也是这几年河道决堤少了,最多稍微涨潮一点,对农田却没多大影响。

他们一个个对治理河道的靳辅都十分感激,毕竟对老农来说,庄稼的收成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因为这庄稼不但是一家子一年的口粮,家里要置办什么,都靠卖了庄稼的钱。

庄稼收成不好,他们一年到头吃不饱不说,要是生病了,都没钱买药,实在过得惨兮兮的。

也就因为这几年河道不再决堤,才让老农们这几年的日子过得好一些了。

侍卫回去后就把老农的话一字不落转告了一番,甚至还模仿了老农的口音,实在惟妙惟俏,丝毫听不出一点违和感。

顾凝宸在屏风后听见不由心下感慨,能做到康熙身边的侍卫,果然都不是一般人。

能模仿口音就算了,这侍卫的记性也是一等一的好。

每个人说话的习惯不同,哪怕是当地口音也会有些微的差别,侍卫竟然连这个都模仿出来了,简直是人形录音机。

但是不得不说,侍卫模仿得太像,反而就更加真实了。

不然老农的话全是夸赞靳辅的,让侍卫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任是谁听着都像是偏向靳辅。

顾凝宸转念一想,侍卫估计也发现这个问题,才会完全模仿老农的口音和每句话,实事求是让康熙来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