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都搜集清楚,康熙的南巡也就结束了,准备坐船回去京城料理工部此事。
曹寅还以为自己招待不够周到,康熙在新院子住着,就没有一天的脸色是好的。
如今匆匆而来,却又要匆匆离开,他不免露出惊惶的神色来。
康熙拍了拍曹寅的肩膀道:“好好干,别叫朕失望了。”
失望两个字咬得尤为厉害,曹寅不知道为何后背一寒,下意识连连点头道:“是,微臣一定好好办差,绝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
康熙笑着点头,这才带着顾凝宸上船了。
他还有点遗憾道:“朕这次南下,原本该是带你领略一下江南的美景,如今这样匆匆忙忙,还在院子里一个劲办事,倒没时间带着你出去走走。”
顾凝宸就笑着摇头道:“大事要紧,而且皇上肯定不止这么一次南巡。下回南巡的时候带上几个小阿哥,也就更热闹了,皇上能带着我多去几个地方赏景。”
康熙听后就笑着道:“朕想着下回就带几个小子出来,只怕闹腾得很,不如跟你在一起的时候安静自在。”
带着小孩子出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怕他们晕船,怕他们吃不下,怕他们路上生病。
“等阿哥们再年长一点,再带他们出远行比较好。”
顾凝宸微微一笑,康熙看来更想跟她二人世界,不想带娃!
回去的船只很快,顺风顺水的。
大理寺已经接手了审理工部一干官员的事,也审得差不多了。
证据都铁板钉钉的,工部就没一个人能逃脱得了。
他们互相包庇,互相隐瞒,如今东窗事发就开始互相指责和揭秘,恨不得自己能够戴罪立功,这怎么可能?
工部尚书尤其想不到,自己的心腹居然藏着不少账本,还有关于他的,里面记录了工部尚书贪下的银钱。
心腹摆明是记录后,以后什么时候可以拿出这个来威胁工部尚书!
这下工部尚书再小心谨慎,有这种猪队友在,证据确凿,压根就逃不过去了!
康熙一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接到大理寺的禀报,至于怎么处置这些人,很简单,全部斩立决。
而且还要抄家,再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至于这些官员的亲属也逃不过去,毕竟他们把钱放进口袋里面,家人亲属都是受惠,挥霍过这些钱财。
一时之间,午门血流成河。
康熙还让小吏在午门反复跟来围观的百姓说了这些官员的罪状,比如这个人贪了多少钱,平日怎么挥霍,每天去茶楼和酒楼,还养了不止一个外室等等。
还有因为贪了材料钱财的关系,才导致河道决堤,还了靳辅一个清白。
围观的百姓原本都懵懵懂懂,只知道这些官员犯错了。
犯了什么错,导致了什么后果,如今小吏喊得一清二楚。
百姓们就怒了,不少人还是因为家乡几年前决堤流离失所,更是一个劲扔烂叶子,还把鞋子脱了来扔。
想想决堤后那么多河边住着的百姓流离失所,有的甚至丢了小命,一家子几乎都没能活下,更是群情激动。
好在侍卫早早就位,拦下这些激动的百姓。他们隔着一丈的距离开始扔烂叶子什么的,这样的倒是不阻拦了。
工部尚书跪在最前面,被砸得是最多的,恨不能立刻就死,免得受这点罪。
偏偏康熙的命令是让人跪上三天,让围观的百姓都知道究竟怎么一回事才能行刑。
对这些人来说,死都不算什么,丢了这么大的脸面才是最难受的。
康熙就是让他们难受,毕竟这些贪下的钱财害死了多少人,哪里比得上洪灾受难那些人的苦了?
也让其他官员好好看着,以后如果敢伸手,康熙就一个个都剁了,还得把他们的脸面都扒下来,子孙后代旁支都没脸见人!
这出杀鸡儆猴之后,朝堂的风气都好了不少。
能不好吗,再不乖觉一点,康熙这都杀疯了,再犯的人只怕都要扔午门去。
午门的血腥味久久不散,吓得这些官员比之前办差更尽心。
早上宫门没开都来等着,下午宫门快锁上的时候才敢走。
这些官员战战兢兢的样子倒没影响到王谈,毕竟他心里没鬼,活得坦然自在。
拖尔弼也一样,他私下跟王谈提起那位被推出午门的工部尚书就摇头道:“这人的才能不错,在工部也很久了,怎么就忍不住贪了呢?”
王谈耸耸肩道:“工部油水太多,想想那么多银钱过自己手,一时受不住就容易动心了。”
这话让拖尔弼笑了:“这么说来,难道不是户部经手的银钱更多吗?毕竟国库那些钱,都是由户部送进去,再送出去的。”
王谈摇头道:“那不一样,户部就是个搬运工,哪里需要就搬哪里。工部就不同,他们是哪里需要就花哪里。”
户部是送钱,工部才是花钱的大头。
毕竟全国上下的工程那么多,花费巨大。
不像户部就是算账的工具人,每天算多少进项,算多少花费,然后还要发愁怎么花得比进的少,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开源节流。
工部就不用发愁这些,他们只需要给康熙递个折子需要什么工程什么预算,然后康熙同意后转到户部手里,让他们送钱去工部就行了。
康熙还觉得工程的钱就不能省,给得也爽快,不就让工部的人花费得更痛快了吗?
王谈刚接手户部的时候,看着工部送来的账单就开始头疼了,那么大的数目,每出去一次他都肉疼!
他喃喃道:“只盼着新来的工部尚书是个省钱的,别跟之前那个一样大手大脚就行!”
只是王谈没料到,康熙会提拔吏部侍郎李天馥为新一任的工部尚书。
不过李天馥为人刚正不阿,在吏部的时候就做事一板一眼,私底下被不少人骂是不知变通,但是他这个性子来当工部尚书的话就相当合适。
顾凝宸却知道这个人,毕竟李天馥实在太有名了。
他如今从吏部调到工部做尚书,回头还去了刑部和兵部。
可以说在康熙的时候,六部当中,李天馥就去了四个,实乃牛人。
最后他还进了内阁,然后死在任上,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了。
李天馥的刚正和清廉也是出了名的,康熙才敢用他来当这个工部尚书。
毕竟工部的油水实在太多了,诱惑就更多,很多人起初还好,渐渐就把持不住。
之前那位工部尚书在之前也是个能臣,名声极好,不然也不会被康熙提拔起来。
只是在这个位子上久了,巴结和奉承的人实在太多,利益又足够诱人,没能把持住,最后下场就会跟前面那位工部尚书一样了。
李天馥很快就位,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新组建工部。
实在是之前康熙一怒之下,把牵扯进去的工部官员都清理了一个遍,然后发现几乎都砍完了。
如今李天馥进了工部,就他一个光杆司令,根本就做不过来。
康熙另外指了个工部侍郎给他,其他就由李天馥从名单上选,选好后禀报他一声。
康熙看过后觉得没问题,新的工部就能组起来了。
这事原本该是康熙自个拍板的,不过他交给李天馥亲自来选人,也有点看他会选谁的意思。
另外他是觉得身为帝王,该做的都做了,底下人就无事可做,倒也不行。
李天馥雷厉风行,很快就选好了人,把名单呈了上来。
康熙一看倒是笑了,对顾凝宸说道:“朕就想着他会选谁,没想到他挑的这些,都是之前被工部打发去其他部的人。还有些被革职在家,如今又官复原职了。”
顾凝宸一怔,很快就想到:“这些是之前被工部排斥之人,想必性子跟那些人不一样,不想同流合污,才被赶走了?”
康熙点头道:“不错,这些人的性子跟李天馥差不多,不愿意跟以前工部那些人合谋,就被撵走了。”
除了零星几个从工部打发出来的人之外,还有就是被各部孤立和排斥之人,甚至有一些在各部起码十年八年都没挪过职位,又从来没有过错之人。
这就让顾凝宸有些不明白了:“皇上,李大人选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坐得住,比较稳妥?虽说许久没挪过位置,却也没有多少差错?”
康熙颔首道:“这样的人能力是有的,就是不会来事,所以没被提拔。另外背后没有关系,大多是寒门子弟,就一直在原本的位子上。如果没有李天馥,这些人估计做到致仕的时候也只是在这么不起眼的位置上。”
寒门子弟要被提拔起来没那么容易,既没有靠山也没有钱财能随意打点,才能又没到惊才绝艳的地步,很难被康熙发现,就只能在同样的繁琐的芝麻官职上蹉跎。
这些人能留下当京官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很多只能外放更偏远的小地方,然后轮流换更偏的位置,到底可能一直是不入流的芝麻小官。
李天馥明显是要重用这些寒门子弟,给他们一个机会。
康熙想了想,没有否了他的建议,先让李天馥试一试。
他也不是看不上寒门子弟,而是这些人才能是有的,但是当官不只是才能和学识,更多的是经验。
好出身的人家,父辈祖辈都可能是朝廷大臣,他们经验丰富,手把手教导子孙晚辈,他们的路会走得更顺,基本上不需要走什么弯路。
但是寒门子弟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父辈可能还是泥腿子出身,或者是做买卖的商人,总之跟朝堂可能没太大的关系。
他们靠自身的学识、勤奋和运气中举,还能当官,已经是祖坟冒烟的大事了。
想要再往上走,就需要领路人。
这就跟领着不会走路的孩童,得一步步教他们该怎么走,需要费不少时间。
他们跟孩童唯一不同的,就是要更聪慧,可能一点就通,却依旧需要时间才行。
康熙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导这些人,李天馥也未必有。
毕竟工部如今还得继续运作,人都没有了,还全是新人,李天馥更要亲自手把手教导这些人怎么处理工部的事,不累死自己才怪。
不过臣子有这样的心,康熙还是愿意让他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