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昆双目微合,不动声色缓缓说道:“省省吧,人家赵似不是篡权!赵佶这个家伙啊,已经亲口告诉我了,他是真心传位的。所以说啊,人家元祐忠党是在重整朝纲,你们这伙西北那什么臣啊,才是做错的一方!醒醒吧,回西北老家吧!”
“什么……此言当真!”种师闵脸色大变,惊恐问道。
太史昆也不答话,只是将茶碗儿盖拍的惊天响,完全就是一副“你竟敢质疑我!”的模样。
那种师闵愣了半晌,缓缓呼出一口浊气,脸色变得惨淡,低沉叹道:“其实,章惇也将那份传位诏书在军中展示过了。家兄在看到诏书的时候,已明白这是真的了。只不过,我们种家,我们西北军不敢相信,也不能相信!若是我们相信了,怕是西北军就没有未来了。”
太史昆听得眉头一挑,暗自忖道这西北军果然是有企图的。不过他仍是不动声色,放任种师闵自己诉说。
种师闵道:“元祐党人最看不惯的,就是在西北屯以重兵,因而元祐年间他们旧党当政的时候,就是不断的削减军费开支。在他们眼中,让给夏国一些无用的土地,开墟市交易,让夏国得些利益,两国自然就不会再交战了。甚至在一些元祐党人的眼中,宋夏边境之所以战事连连,正是因为我们这些骄奢的武将刻意滋事所致。他们认为,我们这些武官害怕两国息兵后被夺了兵权失了势。
唉,真是可笑之极啊!我种氏一族上一代叔伯八人,除三伯种咨外,皆为我大宋戎边卫疆,到了今日,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七位长辈,竟是一个得以善终的都没有。战死沙场的也就罢了,旧伤迸发死在病榻的也怪自己命中注定,但你知道我那号称‘小隐君’的大伯种诂是怎么死的么?只因他为了拖欠军费参了元祐党魁范纯仁一本,竟是被他发配流放,折磨而死!
笑话啊笑话!我等连性命都不要了,就是为了滋事保存势力?那么请问,有了势力没命享受,要它作何?元祐党口口声声说边将骄奢,可我们边将有没有为了一本状子将人害死的?我们种家的族长大伯被他元祐党的整死了,我们一个家族不还照样戎边卫疆毫无怨言?”
第053章 英雄骄奢
听闻了这些话,太史昆心中不由得也平添几分肃然起敬。毕竟亲手颠覆了夏国一届者政权,所以宋夏两国前些年的格局太史昆他清楚的很。
那个年头摄夏国朝政的梁氏为了转移国内阶级矛盾,曾经疯狂的竭全国之力攻击大宋。数十万饥饿的奴隶、贫民、底层士兵奋不顾身的冲过边境,抢光一切看到的食物,毁掉一切看到的房屋,甚至是杀掉所有见到的活人。能够抵御这样一群疯狼,能够阻止这样一群疯狂的禽兽冲入大宋腹地,无论他的作风是不是骄奢,无论他的态度是不是狂傲,都已经可以用名族英雄来称呼了。
夏国攻击大宋的路线几乎全部是冲着延安府去的,即便是在河东、熙河地区开几仗,其目的也是也是为了声东击西打掩护,最终目的还是冲着延安去。其道理很简单,延安府的后面,就是大宋最富庶繁华的中原地区。西夏人战争的目的早已经不是嵬名元昊时期的求独立、扩疆域了,西夏人的战略目的已经沦落为赤罗罗的抢钱抢粮抢女人。
镇守延安府的正是种氏一门,即便是战争最频繁的年代,种氏一门能够调遣的兵力不过是五万人而已。朝廷派来的监军在延安府几乎起不到任何与“监军”两个字有关系的作用,在和平年代的和平地区做个监军很有油水,在战乱年代的战乱地区做个监军很有势力,但是在和平年代的战乱地区做个监军……纯粹就是个背黑锅专用的职位。
处于这种地位的监军公公、监军国舅无一不是小心翼翼,血腥危险前线,无论如何不能去;升官发财的战功,无论如何要一份;坠人于地狱的黑锅,一定要推辞个一干二净;京中的路子仍然要走,免得被划上“武夫、骄奢、怯战、莽进”等等字眼。也就是说,这种地方的监军最好就是不要插手任何军务,也不要试图筹备军粮、兵饷,只是高喊忠君爱国的口号就成。
这也就是说,宋夏这条东亚地区最热的火力线上,这些年来几乎就是种氏一门独力支撑的。而种氏一门所付出的代价则是——死亡。种氏一门带兵、打理民政的作风太史昆也有所耳闻,完全就是暴虐、残忍、独断那一套军阀作风,其实以“骄奢”这两个字来形容他们这个家族并不为过。在太史昆所掌握的情报中,中原百姓对于“种家将”三个字可谓是爱戴,因为种氏一门付出极大牺牲保全了内地的安全;而在延安经略府所管辖的永兴军路,百姓对于这个家族是惧怕大于敬仰。
是英雄,也是军阀,其实做英雄做久了最终总是会成为军阀;是解放者,也是独裁者,其实功成不身退的解放者迟早会成为独裁者。世事本如此,太史昆本人也想不出来,在许许多多年之后,他究竟会是后人眼中的英雄还是军阀,是解放者还是独裁者。但是无论如何,世人无法遗忘太史昆靖边的功绩,正如谈论起种氏一门八子有七个殉国的悲壮时,你无法不表示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