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把手一挥,左相察尔罕迈步出列,喝道:“百官跪聆圣谕!”
一众文武再次跪倒,齐声高呼:“万岁!”
察尔罕清了清嗓子,摊开一支黄绫卷轴朗声诵读,语调抑扬顿挫,一诵三叹,文辞华瞻雅致,花团锦簇,言道:“朕开国十三载,视民如赤子,养士如兄弟,谋安泰,恩桑梓,抚蛮远。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十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天之佑,获承至尊……”
这是大朝会宣读圣谕的惯例,必先称颂皇帝文治武功之能,宣示皇权天意神授之威,而后再有褒奖、勉励、鞭策之类的官样文章。
海天耳朵里听着,目光一一扫过前排众人,但见汉官摇头晃脑,胡将哈气连天,心中的激动之情渐渐退去,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心知克承汉礼、融合两族实非朝夕可就,唯有铢寸累积,历经数代之后,方可大成。
此刻,他也只得暗自摇头苦笑,心道:大哥啊,你说做皇帝又苦又累,没什么好,当时我和三妹都笑话你,如今方知,你才是最聪明的呀……
目光最后落在一名雪白锦袍的年轻人身上,他单膝跪地,神情倨傲。这个人就是察合津汗国派来的使臣么?听说是乌良哈的小儿子。海天平静的目光里暗含着深深的愤怒。
一篇文章足足念了大半个时辰。察尔罕年过六旬,早已念得气喘吁吁,声音都有些发颤,好歹撑到了最后的结尾:“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康,万民伏惟,盛哉大狄,念我鞑靼族千载百世以来,未之有也。此苍天之眷,先祖之佑,黎民之惠,众卿之功也,朕心感佩无已,朕躬夙夜忧叹,常存儆惕,仰答上苍,岂违众生之愿哉?故兹诏示,教谕百官,祭告天地。钦此!”
鸣赞官朗声喝道:“礼成!”
百官如梦初醒,山呼舞蹈:“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静鞭三响,礼乐大作,奏起雍容磅礴的中和韶乐。海天站起身,前呼后拥,转驾宸极殿。百官磕头恭送。
朝会大典至此告一段落,以上这些都是例行仪式。真正议决军国大事的,是紧随其后的小朝会,诸路藩镇,朝廷大员参与即可,二品以下京官尽皆散去,各归本司料理军政。
※※※
宸极殿内,海天高坐龙庭,众官将叙礼已毕,分文武列于左右。
海天开门见山,说道:“宣察合津使臣”。
普颜高呼:“宣察合津使臣鄂尔兰,入殿觐见圣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