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靖乾元年三月初三,大华复国军在金色王旗的指引下,出现在了成都的面前。——代价是两个军团,整整十万将士被抛弃在了广汉郡前线,他们缺衣少马,箭尽粮绝,孤独而绝望地面对汉中方向三十万白衣军。
慈不掌兵,王者无情。赵濂比刘枫更加胜任这句评语。十万将士的生命换来一个宝贵的机会——直捣黄龙。
成都城高墙阔,险峻异常,城内驻扎了白衣军最精锐的一支军团——常胜营。也是汗王乌良哈的近卫军。
这是一支光荣的部队,建军至今已有十八年的历史,未曾一败,因而得名。
如今,这个名字将受到华帝赵濂的考验。
双方兵力对等,战力也相仿,都是十五万最精锐的力量。可在战争形势上却大不相同。
白衣军据城坚守,复国军被动攻城,白衣军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复国军长途跋涉远道而来,白衣军兵精粮足可耐久战,复国军奔袭抢攻不胜则亡。
两相一比,高下立判。
“赵濂小儿活得不耐烦了!”乌良哈一句话,引得群臣大点其头。似乎,城外的大华复国军也是这么想的。
仿佛绝望于成都高达四丈的城墙绝壁,从抵达的第一日起,复国军就龟缩在军营里,偃旗息鼓,无声无息。整整十日,连一次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发动过。而后方白衣军勤王部队已经彻底击溃了广汉郡的复国军残部,再过五天,就会杀到成都城下,将这个大华皇帝剁碎了包饺子。
“赵濂小儿,只怕这时已是后悔不迭,痛骂自己不该贪功冒进,轻率出兵,以至现在进退两难了吧!”
乌良哈高坐城楼,谈笑饮酒,点着对面垂头丧气的大军,得意地说出这句笑语。这也是天下群雄的共识,刚刚复辟的大华帝国似乎注定要昙花一现,瞬间辉煌,然后黯然而彻底地滚下历史舞台。
只有两个人不这么看。
上京的皇宫内,忙着收拢君权,强推新政的大狄兴统皇帝海天,已经忙得连续一个月没见过皇后的面儿了,扬州河工暴动让他焦头烂额,造成的严重后果——楚国崛起,更让他费尽心机,苦思对策。
他不止一次对皇后发牢骚:“这孩子怎么长的?大哥的气概,三妹的头脑,还让不让人活了?这不耍赖么?我咋就没这样的儿子呢?”
这时忽然传来了察合津的军情通报,乌良哈在信中得意洋洋:“平定复国之乱,当在旬日之内,亲家老爷,你可以准备嫁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