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页

这支部队存在的初衷,就是为了毁灭中原农耕国家以步兵为主的军事力量。为此,他们彻底放弃了骑射,转而追求攻防一体冲锋破阵的极致。

纵观中外古今,战场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中庸等同平庸,而所谓的极致,往往意味着某一方面极端的恐怖!——铁浮屠,也不例外!

铁浮屠的每一名骑兵,都装备了精良的罗圈甲。这种极富民族特色的特种铠甲,异于中原流行的鳞片甲,更像是西方骑士的那种板金甲,草原贫瘠的矿产衍生出了独到的冶炼技术,大块的铜铁合金甲片打造成桶状,圈圈层层从头累到脚,无需盾牌就已无懈可击。配上西域特产的重型战马,镔铁打造的马刀和刺枪,人和马组成了一座移动的堡垒,刀枪不入,箭矢不透,周身上下毫无破绽可循。

这支军队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铁浮屠”这个词的本意,就是铁塔!

与楚国的重骑兵军团无颜铁骑相比,铁浮屠的战场机动性差,转向能力尤其差,作战功能更是极度单一,除了冲锋还是冲锋,此外再没有别的用处。但是,就其有用的一面来看,铁浮屠无疑已强化到了理想中的极致。——牢不可破的防御力,无坚不摧的冲击力,战场破坏力堪称恐怖!作为破阵先锋,全军箭头,这就是完美!如果抛开战术层面的差距,双方迎面对冲,无颜铁骑没有任何胜算。

事实上,从铁浮屠建军以来,还没有那支军队在正面交锋中战胜过他们,仅有的一次对阵无颜军的败绩,也是因为中了阴谋诡计而陷入了绝对的被动,但也仅仅只是被动而已,并没有对他们的力量造成根本性的伤害。

从很久以前开始,对于骄傲的铁浮屠骑兵而言,上阵就是杀敌,打仗等于胜利,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尽管在不久之前,这份骄傲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之前的豫州战役中,面对逐寇军三大出征军团的垂死反扑,作为胜利方的豫州军团遭受了毁灭性打击,40万人马伤亡过半,几乎没有任何部队能够保持完整建制,以至于必须对残余部队重新组编才能参加伐楚战争。

可即便如此,能够动用的最大力量也仅仅只有……可怜的18万!

海兰坤的铁浮屠也同样损失惨重,作为正面交锋的直接对手,铁浮屠面对的是逐寇军骁骑营的游骑兵部队。

从理论上看,游骑兵是轻骑兵,与铁浮屠这样的顶级重骑兵正面对冲,骁骑营不存在获胜的可能。

可惜的是,理论被一再证明就是用来被实践打破的。人们习惯称呼这种现象为——奇迹!

很难解释为何骁骑营能正面冲破铁浮屠的军阵,更让人无法理解为何会造成“四万”这个可怕的伤亡数字!就连作为战役指挥的海兰坤亲王也一样存在疑惑。到最后,他只能很不负责任的将这一切归结于“奇迹”二字。

其实呢,真正的原因他心里是清楚的。当时,麾下的骑兵们心有余悸地告诉他:逐寇军的骑兵都是疯子!——冲锋时,他们的前排骑兵与后队拉开差距,在敌我碰撞前的一刹那,竟然死拽缰绳自己主动把战马拉倒,甚至用刀亲手割断奔马的咽喉,滚动的马尸和血肉之躯成为最后的武器,目的就是把迎面冲来的铁浮屠绊倒,为身后的战友赢得那宝贵的一刻!

那一刻,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