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1367 字 2022-10-20

求战欲望是如此之盛,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变相的表明了,西北军伍这些年的落寞。

当年,西北诸部为无可置疑的为大秦军中支柱,无论朝中,军中,多数朝臣将领,都有着西北任职的经历,在和西夏人漫长的战争当中,也造就了很多像折木清这样的军中大将。

但随着大秦进攻重心的转移,西北镇军最兴旺的时候很快便过去了。

攻灭蜀国时,还是以西北镇军为主力,但那一战,也是对西北镇军打击最大的一战,很多西北强军,在蜀中被乱匪所围,损伤惨重,也顺便拉开了西北镇军没落的开端。

等到大军东出的时候,虽然还有着西北镇军的身影,但他们的地位,已经被潼关守军,以及京军所取代,第一次东征,在魏王李玄道麾下,西北兵马还可和魏王心腹将领们抗衡一时,待得张培贤率兵东出之际,西北兵马却只能乖乖的作为陪衬了。

尤其是兴起于西北镇军的种折两家,渐渐脱离了西军范畴,一家开始立足于殿前司禁军,一家则转向了东军。

这么一来,西北镇军的衰颓之势简直已经到了无可逆转的地步。

无论是兵员,还是粮草辎重,西北镇军开始渐渐落在了殿前司禁军,东军的后面,当年英雄辈出的西北镇军,这些年,却落得这般地步,看着有些凄凉,但实际上,却是大势所趋,并无任何值得奇怪的地方。

没有战事的磨砺,西北民风再是彪悍,也自枉然。

而如果追根溯源的话,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非赵石莫属,起家于凤翔团练,立足于京军羽林卫,攻灭蜀中,扶持殿前司禁军,回京又建国武监,猛虎武胜军,东出之战,征河中青壮,成河中兵马。

又战河东,使得河东守军成型,可以说,随着大将军赵石一路走来,也正是西北镇军渐渐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不然的话,若是当年,提起沙场征战,谁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西北强兵?

不过这样的原因,并没有人去细究了,在大秦露出一统天下的野心和实力的时候,西北镇军的衰败其实便已经不可避免了,这便是大势,无人能够逆转,赵石也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不过,当长安之变后,折汇履任延州镇军指挥使,西北镇军开始稍稍有了起色。

当然,谁都明白,大将军折汇重掌延州镇军,与贬斥无异,从河洛,到西北延州,这样的转换,只要脑子没问题,就不会有人认为是高升。

所以说,西北镇军能有怎样的起色,跟大将军折汇并无多少干系,只因为那个时候,朝廷大计开始重新往西北偏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