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1325 字 2022-10-20

朝议波澜不惊,说的也都是商量好的事情,昭告其他官员而已,若有异议,可以在朝堂上说一说,但多数时候,也绝不会出现唇枪舌剑,剑拔弩张的情形。

可以说,朝堂争斗,多数不会发生在金銮殿上,如果发生了,那只能说明,皇帝以及中书重臣,失去了对朝堂的控制,那将是极为危险的政治事故,动辄便要有许多人头落地……

而朝堂上下,都在暗中瞩目的科举案,在早朝上,更是没有人提一个字。

回到宫内,皇帝陛下径直去到乾元殿,事实上,到了年根上,国事真的不算多了,西北诸事已经进入尾声,科举案在明面上也早已结案。

东边即将进行的战事,还待商议,总归要到明年春末夏初的时候,才能进兵,之间几个月的时间,无论聚集粮草,还是选派贤能,都不用太过着急。

再说了,东边的战事和伐夏之战不同,众军齐备,粮草充足,恐怕只需朝廷下旨,便能进行这一场战争了。

而伐夏战事所得,也让国库更加宽裕,犒赏立功将士,发放粮饷等等,都不用太过担心。

这可以说是党项人聚集多年的财富,被大将军赵石一股脑的搜刮了出来,所得实非那些愿意讲究秋毫无犯的将军们可比。

现在,大将军赵石除了能征惯战,杀戮众多的名声之外,善于敛财的名声也传了出去,从蜀中,到河中,河东,再到西夏,一场场战事打下来,每次给大秦带来的,不但是大片的疆土,而且还有众多的资财。

这些财富从哪里来,谁都明白。

景兴初年的时候,赵石曾任羽林左卫指挥使,因太子一党谋乱,京师乱过一阵,赵柱国那个时候带兵频频抄家拿人,有抄家将军之称。

后来领兵于外,怕是将这个习惯带了出去,无论是女真人,契丹人,还是党项人,都成为了受害者,人头滚滚之际,大批的财富被大将军赵石送回了京师。

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朝廷用兵,耗费的粮草银饷,都被补了回来,而且每每皆有盈余,大秦有今日之强盛,大将军赵石抄家的习惯功不可没……

像大将军张培贤率兵取河洛,所得就远不如大将军赵石,可以说,河洛之战前后耗费粮草银两,皆为朝廷所出,所得嘛,除了河洛的肥田沃土之外,便没有其他什么能让人看上眼的了。

有些好事者,虽看着大将军赵石的行径并不顺眼,但说起前方战事来,却也不得不偏着大将军赵石一些。

要知道,汉武帝几乎以倾国之力屡征匈奴,最后匈奴被驱赶,大汉北方边塞也安静了下来,但之后所有史书上,都几乎隐约有着武帝穷兵黩武,耗损国力过甚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