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古人诚不欺我也。
实际上,这也不是赵石见识有多广博,见地有多深的问题,这正是封建集权制的最大的一个弊端所在。
权力集于大秦京师,随着疆域的开拓,京师之地,会显得越来越闭塞,朝中臣子,多有外间任职经历不假,但在京师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外间事早已时过境迁,闭塞也由此而生……
尤其是边事上,在朝堂政争,各方利益的争夺以及一些各式各样的心理的作用下,朝廷政令往往会出现偏差,而在后人看来,一些有如胡闹般的政令也就出现了,而究其根里,这些玩笑般的政令背后,却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的。
同时,你会发现,昏聩这个词儿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无数精明的计较,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边事得失,在这种精明的计较当中,往往都会被放在最后。
这是封建王朝的痼疾,在这样一个时代,几乎无法解决的痼疾。
第1460章 糊弄
“跟老师去吐蕃的时候,也见了不少吐蕃人,吐蕃人看上去……很淳朴,好像没老师说的那么难以相处……”
缓过劲儿来的太子殿下,给自己圆着场。
赵石挺腻歪老师这个称呼,给太子当老师,就是个麻烦,既要讲究上下尊卑,又要讲究为师之道,历代给太子当老师的人们,恐怕多数都是这个感觉,当然,纯正的儒家教育下的家伙除外。
“吐蕃人在高原上呆久了,给外面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少,见了咱们还不够稀奇的呢……”
“再者说了,吐蕃人虽有战乱,但也无非是佛教和本教之争,无关其他,高地人不会到低地生活,低地人也不会想着去高地占一片地方,所以说,他们之间的战争,算得上平和了……北边草原上的胡人不一样……”
“胡人各部之间,为了争夺草场,男人随时都可以拿起弓箭,骑上战马变成杀人不眨眼的军人,我在草原上,就没见过太过年轻的部落首领,许是草原风寒使然,但我看最重要的,就是太过年轻的首领,根本无法坐上首领的位子。”
“血脉在草原上很重要,但武力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李珀此时挺着小身板,摇身一变,成了好学生,不过确实,在东宫的时候,他的身边不缺饱学之士,说起治政,和为帝之道来,这些人自然比赵石强上不知多少,但赵石的这番言论,却是他们无法说出口的,甚至连想都没想过。
一旦说起胡人,估计都是书本上那些东西,连吐蕃人和草原胡人的正脸儿都没见过,又能说出什么真知灼见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