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她觉着两处的百姓差不多,都更愿意让家中子弟读书识字,而不是拿起刀枪保家卫国。
这也许就是文人们所说的文风鼎盛了,所以,蜀国到底亡了国,后周也在苟延残喘……
到底是国武监出来的,所思所想也自然和大将军赵石一脉相承。
不过让她有点不解的是,正是这些河洛百姓,在大秦背后狠狠捅了一刀,不愿意从军,却有胆子揭竿而起。
很难想象,正是这些老实巴交的乡民,哄抢官府粮仓,劫夺大秦军粮,甚至合围城池县镇。
当兵不愿意,从匪却是应者云集。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民心?
这样的问题,在吴小妹这里,必定不会有太过准确的答案。
吴小妹兴致寥寥的摆了摆手,终于放过了黄四,一个会骑马,又不愿意当兵的樵夫,她没兴趣花费太多的唇舌。
懵懂如黄四,落荒而逃之余,却根本不会明白,自己失去了怎样一个机会。
他还在惦记着田地,但今天的波折太多,已经让他胆战心惊,只想快点离开这是非之地了。
好在,他还算幸运,遇到的是吴小妹。
随后便有一位军汉,二话不说,拉着黄四,简简单单就把事情办了。
虽说必要的过程不会少了,但有了吴小妹的颜面,只新安这边,就不会生出什么麻烦出来了。
直到黄四出了县城,还有些如梦如幻的感觉,对于他这样的乡民来说,今日的遭遇,足够他念叨上半辈子了。
幸运的是,他只记住了自己的幸运,不幸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幸在哪里。
回到黄家村,黄四也未声张,虽说没多大见识,但黄四办事却也有着自己的章法,想到的也不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