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的有点远了,胡烈其实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他和他父亲实在没法比,他父亲是一刀一枪跟着赵石创下的功名,而胡烈的才干,别说比不上他父亲,就算有他父亲那个本事,比起赵石之前几个亲兵统领来,也要差着不少。
这就是因缘际遇,这就是新旧交替。
当国武监越来越兴旺,人才辈出之时,之前大秦所谓的将门,受到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越来越严重。
那种少年从军,一生戎马,最后功成名就的将军会越来越少。
因为他们用言传身教,用岁月积累的方式,来缓慢蜕变的军人,在国武监这种越来越成系统的教育模式之下,会显得分外的笨拙而迟钝,脱颖而出的机会,也会渐渐变得渺茫无比……
和这个相比,胡烈这点不思进取的心思,就显得过于无足轻重了,他也只不过是滔滔大势下的一朵小小浪花而已。
能站在浪尖上的那些人,才是这个时代的宠儿。
静静坐在篝火旁边的赵石一杯杯的喝着酒,不过,他没那么文青,虽然心头略有烦闷,但他的脑海中,却没出现半点悲伤啊,孤独啊之类的念头。
他在想着,河洛这边儿差不多了,已经没必要在河洛这里久留……
嗯,回去之后,应该寻几个大夫,最好是御医,到自家府中,不说妻妾们年纪不小了,便是自家老娘,那岁数可也……
晚准备不如早准备,除了老天爷,谁也说不好会发生什么。
而他这次回京之后,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来了,趁着这个工夫多陪陪家人,朝堂上的那些风风雨雨……让它们见鬼去吧。
不过张培贤着实令人生厌,这个事儿要早办。
杜山虎……年岁也不小了,是让他回京任职呢,还是让他直接退下来?
杜山虎下来,又该有谁能到河中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