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年轻人,能够纯熟的运用军事技能,现在有些人还知道,国武监生员中间,有些人身有秘技,所以免不了便有人窥视。
至于其中是不是有那心怀叵测之人,谁知道呢?
但话说回来了,不管有没有人打歪主意,国武监这里都得防患于未然。
杜瞬卿没当大事来办,所以没报到赵石这里,但赵石相信,杜瞬卿也能想到这个关节。
国武监到底已经渐渐成了为国选材的地方,若有学员肄业之后,给人充当护卫家将,传出去并不光彩不说,将来一旦有事,还很可能牵累于国武监。
阴蓄死士,图谋不轨,从来都是重罪之一,抄家灭族,累及无数,一旦事发,便没有道理可讲。
但纠结之处也在这里,给你大将军赵石当护卫就成,别人只能眼瞅着,不能沾边儿?
这么一想的话,症结之处也就显而易见了。
长安国武监,有着太浓的赵石的印记,此时,也已经来到了一个瓶颈之处,而国武监作为赵石的根基,之后是沦为大将军私物,还是越走越是天高海阔,全在赵石一念之间。
这里面的味道,颇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而此事,不过是颇具代表意义的事件之一罢了。
其实,赵石能问问,也已经不错了。
现在来国武监要人的人和衙门,真的不用太多。
工部是老关系,兵部是大户儿,其他林林总总,只要肄业生员最终评考还算出色,就不用瞅今后的出路,像赵方,吴绿蓑等挑挑拣拣走出国武监大门的,更是比比皆是。
每年肄业生员不算少,但分来分去,也就都没了影子,实际上,这样允文允武的年轻人,走到哪里,都很吃香。
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时代,独树一帜的国武监,散发着异样的活力的同时,也在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这个时代。
不过,随着国武监的壮大,它的缺点也越来越是明显,在这一点上,赵石无疑是体会最为深刻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