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左水军兵马指挥副使严正臣为首的一众水军将领,江善闻之大喜,立命曹旭,严正臣等西来,以曹旭,严正臣为主,建秦军水师,与淮右水军相抗。
此消彼长,到了成武十五年,樊城之陷落,已然不可避免。
而在成武十四年的诸般战事当中,种怀玉等人,对江善也越发不满了起来。
种怀玉对着战火遍地的淮左,头疼欲裂,唯一可以用一用的水军降卒,还被江善一声令下,调去了襄樊战场。
照这样下去,平定淮左的功劳,也到不了他的手上,肯定又是江善攻下襄樊大城之后,回军时顺手的事情了。
种燧在后边儿劳心费力,从领兵大将,到大军留后,已经够憋屈了,但江善叙功文书上,对他连提都没提。
魏怀德率军在潘龙洲一战当中,出尽了力气。
但最终,江善却斥责他领兵无方,致使南宋水军脱逃不说,还让军兵损伤惨重云云,并以守寨不力事,当即斩了魏怀德心腹将领吕靖。
魏怀德大怒之下,跟江善争辩,差点挨了军棍,回到汝州之后,连累带气,又病倒在了卧榻之上。
折洵位不如魏怀德,却领了潘龙洲一战首功,江善上书保举其为大军副将,以代屡次战事失利之魏怀德。
说是被胜利冲昏了头也好,是大军在握的感觉,让他有了错觉也罢,不管怎么说,反正,在成武十四年东,江善上书,直达御前,言说人事,语多恳切,但却失于恰当。
大将征战在外,许多忌讳处,他都犯了个遍。
枢密使张承当即拍了桌子,在皇帝陛下面前,直斥江善不知进退,视枢密如无物等等……
这一次,中书文臣们也没了声息。
江大将军领兵数十万在外,却轻言大将副帅人选,将帅不和也就罢了,还保举私人,以争大军军权。
就算是大将军赵石最威风的时候,也没见这么举措失当过,当年伐夏,大将军赵石与大将军折汇两人深有间隙,朝野尽知。
但大军征战当中,大将军赵石也没说一句,要换了折汇,另外启用他人,江善江君慈何许人也?敢轻易言此?是不是等扫平江北,就要言及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