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士抚须笑道。
“的确如此,但他有倨傲的资本。”
“八岁练刀,气开五炉。”
“九岁杀人,面不更色;”
“十四岁围猎,单刀杀二虎;”
“十七岁随帝东征,首当先锋官,开抱阳三城,连战连胜;”
“十九岁领帅印跨江南征,一战退辽六十里。”
“二十二岁封王,帝赐号为明。”
“而今不过二十四岁,已是六万明王军统帅。”
“坐拥宁州富饶地,力压抱阳南辽二国不敢兴兵。”
“无论靖国小国乃至全天下。”
“纵观古今,他也是最年轻的一品王。”
“而这其中,未掺水份。”
“举国百姓称之为定海神针,擎天之柱。”
“朝中文武人人信服。”
“如若你是他,或许比他更傲。”
小道士撇了撇嘴,反驳道。
“杀气太重,戾气太重,傲气太重。”
“充其量也就是个冲锋陷阵的命,成不得大气。”
老道士揉了揉弟子的小脑袋。
“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口气倒是大的很呢。”
“争一时意气可不是我道家之风。”
“道家人,当身处局外,万事随心,不受冗繁所拘。”
小道士煞有介事的点点头。
突然想起了一些什么,眼睛一亮。
“师父,你方才的弦外之音是说十年后会再有人成道。”
“指的可是弟子?”
老道士不置可否。
小道士却是认认真真的盯着师父。
继续说道。
“师父天生惊才绝艳,也足足悟道一甲子方令绝境开一线。”
“于虚无成一道。”
“弟子天赋愚钝,悟道三年毫无进益。”
“十年后想来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老道士微佝的背再次挺直。
他将手中紧握的拂尘,郑重的举到胸前。
“你不是问为师何时能将这拂尘传你。”
“为师便告诉你,他二人再度上山之日,便是你成道之时。”
“这拂尘,你也就当的起了。”
……
十年后。
盘膝静坐的小道士眼圈微微泛红。
低头看了一眼不知何时出现在怀中的。
被孩子紧紧抱着的老道士拂尘。
再抬眼看了看镜面一般齐整的树枝断面。
饶是他早已练就一副平淡心性,也依旧唇角浅笑。
十年前,老道士一语成谶。
这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