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

“不敢、不敢!”李冶连连摆手道,“李某不过是穷书生罢了,手无缚鸡之力,又饥寒不能自存。蒙诸位相邀,不过是取得生存之路罢了。”

这李冶是与元好问同一年出生的人,两人年轻时交好,又都曾游学于赵秉文的门下。元好问是个文学家,有关“文”的无所不精,那么这李冶除了“文”之外,却对天文、史学、经义都有涉猎,凡是他看见的不解的学问,他都想搞明白,所以他现在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当世最有名的算术大家。

“方才我等见李兄专注书籍,不知可否让我等一观,何方名家的大作能让李兄如此专注?”麻革问道。

李冶见他问起,将被当作珍宝一般塞进怀中的书本取出来,释然道:“在下刚得了一本《算术启蒙》,见奇心喜,爱不释手,因而忘了身外之事。”

“嗯,这是孩童启蒙所学之书。”麻革愣了半天才道,“本是秦王为其王子所作!”

第二章 瑞雪(二)

《算术启蒙》只是本极浅显的读物。

原本是赵诚为自己儿子编写的,全部采用大食数字及一整套的数学符号。只是后来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渐成了全国童子入门的必读书。有博学者加以推广、完善,借助赵诚的方式,将《九章算术》等古典著作重新演绎,就成了适应不同年纪学生由浅到深的不同版本教材书,加上秦国近年来大力建学校奖私学,《算术启蒙》中所用的数学表达方法渐渐普及。

麻革等人虽然承认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尤其是其中的便利性,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也开始使用所谓的大食数字,但隔行如隔山,未意识到这本十岁以下童子可以读懂的小册子在李冶的眼中却如同珍宝。

李冶博学多材,对算术尤其喜爱,这是一门非有极聪明者无法精擅的学问,而且需要刻苦钻研的毅力才成,尤其是想研究前人所未深入的问题。这两者,李冶都具备,他正在研究天元术1。

李冶的算术智商当然不是《算术启蒙》可以衡量的,只是这本入门教材却让他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尤其是所谓的大食数字、小数点及负号及一系列极便利、直观、实用的数学符号。这本书中最高等的只讲到了一元一次方程,属于天元术的入门,但让李冶很受启发。

“李某正在研究天元术,后汉时《九章算术》中第八章《方程》曾有论述,先贤唐时算学博士、太史丞王孝通曾撰注《缉古算术》稍进一步,求解土方、高(深)、广、径及勾、股、弦之多少,宋人贾宪又进一步,但贾氏之法仍繁杂无比,虽埋头穷首亦不能解决更难之题。”李冶道,“自古算术记法又繁多杂乱,各成一家之言,不相统一,非深研者不知其意,演算更是如此。李某研究天元术略有小成,今得这大食数字、小数点及加减乘除等记法,譬如精兵得良将指挥,如虎添翼也!”

李冶谈起自己的专业爱好滔滔不绝,心中喜悦,竟有些得意起来。麻革等不知所云,虽对算术不感兴趣,却也不好打断别人的得意之处,李献卿道:

“那仁卿兄来我中条书院算是来对了,我书院也开了算术科,新生入学第一年就要学,若是升入下舍,就可专学算术。算术一科,我等不擅此道,但却不得不开此科,仁卿兄一来,我等倒可放心了。”

“恕李某愚钝。”李冶饮了一小口酒,“中条书院开算术科,李某倒不觉得意外,只是学生若是专学算术,将来何以应举?李某以为,自古算术科虽也重要,但擅长此道者通常是学有余而力行之者,如李某虽擅算术,然亦不过潦倒如此。”

众人临着窗,窗外雪景如画,室内却燃着炭火,又有温酒可饮,倒也惬意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