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

……。

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

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

……

“咱这军歌着实不错!”有人小声嘀咕道,经过一番操练这一停下来,寒风就显得更加刺骨,但众精壮的精神还不错。

“住口!”一声暴喝却从身旁边响起,唐校尉铁青着脸站在了身旁,府兵毕竟是府兵,一旦解散就是庄稼地里的农夫,总会让他不满意。

那人被两个壮汉拖了出来,当着众人面虽只鞭了五下,但也是惨叫连连,这下所有人立刻都站如松,不敢慢怠。

蓝色的天空上万里无云,天底下触目所及处是千里雪原,雪原上折射着是刺目的光线,倒增加了几份暖意。

“驾、驾!”空旷的远方出现了一支骑军,他们从南方绛州的方向,顺着冰封的汾水河奔来。就在众人愣神的时候,更多的骑军狂奔而来,践踏着茫茫雪原,远远看去像是一座移动的大山迎面压了过来。战马长嘶,军旗飞扬。

当中一面玄黄的大旗,写着一个斗大的“赵”字。

秦王赵诚从河中府解州赶了过来,顺便亲自检验一下府兵预备役的执行情况。那面玄黄王旗,唐校尉曾经熟悉无比,连忙带着军府大小军吏前来迎驾。

“唐校尉辛苦了!”赵诚亲切的说道。

记住部下的名字,是每一个上位者的必修课,如果能记不清楚,至少也应该记住他的姓氏,越多越好,语气越亲切越好。赵诚很显然在这方面做的不错,尽管他对眼前的这位四十来岁的折冲校尉印象并不深。

而像唐校尉这样的因为受伤而脱离正规军的军官,在听到秦王如此唤他,却是倍受鼓舞。他未料到这一次会是秦王亲至。

“禀国主,平阳府实有府兵八千三百七十人,实到八千一百零七人,请国主检阅!”唐校尉奏报道。虽然总会有种种原因,不会全都到齐,尤其是那些住在深山中人家的子弟更是因为大雪封山,出来不便,能有这样的成绩也算不错。

赵诚注意到他另一支袖子空荡荡的,赞赏道:“能集合这么多人,也算是很不错了。正因有像唐校尉这样的忠良,我大秦国才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