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雄才大略,再过二十年,怕只有盛唐时的国势才可堪相比。”曹纲插言道。
“国家疆域的广大,并不算得了什么。譬如这阿勒坛山下,若是将来有一天,能让这里百姓皆自觉服从朝廷的法令与调遣,以身为我大秦国的子民而骄傲,同仇敌忾,一致对外,那才真正称得上是江山永固。”赵诚道,“所以如今这个局面,诸位莫要自满。倘若此地有人考中了进士,那么就可以说大功告成了。惧于武力的臣服,并不算真的臣服。”
“是!”众人点头道。
赵诚在众人的陪同下,巡视着自己帝国的边疆,直到这一年的年末,他这才恋恋不舍地回到洛阳。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赵诚却敢离开洛阳,将政务抛给自己的宰相们处理。
这一年,铁义奉命北上,接替其父铁穆之职,而铁穆则入枢密院,参赞军国大事。这对父子之间,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怒目。
这一年,撤销西凉军,将其防御区域划归安西军,设高昌(西州)、庭州、安西(龟兹)、疏勒、于阗五镇。安西军与陕西军开始互相换防,安东军与北平军换防,直到第二年末才相继交接完毕。
这一年,安北军宋平因病重上表请辞,言辞恳切,赵诚将其急召回洛阳,以夏冠英接替其职,又遍求名医诊治,只是宋平身体大不如以前。赵诚只得给宋平加太子太保衔,令其安心休养。
这一年,襄汉经略使史天泽再一次大败宋军,在襄阳牢牢地站稳了脚跟。此前,李桢等在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等州屯田,亦耕亦守,屯田积谷,利则出战,掌握了对宋的主动权。
这一年,吐蕃僧人萨班在给众弟子的信中说:“皇帝旨曰,若能唯命是听,则汝等地方及各部之部众原有之官吏俱可委任官职……朝廷将派都督元帅与安抚大使,清查户口,编造清册,征收赋税。”
泰安十六年秋,赵诚命在吐蕃逻些城设大都督府,任命罗志为吐蕃大都督,负责军事,又以汪显臣为安抚大使,管理民政,从而确立了依靠萨迦派僧人对吐蕃进行控制的策略。
泰安十七年夏,部分吐蕃人反,赵诚命甘肃、陕西、陇右等地的军队,剿灭叛乱,另一方面继续利用萨迦派僧人对吐蕃各派上层进行劝降。
泰安十八年八月,以卫慕为总帅,率汉、党项、回回、吐蕃、女真等军,号称三十万,入大散关,抵武休关,占领兴元府。又从金牛道1进攻四川内郡,至阳平关时遇宋军激烈抵抗,方才稍遇挫折。新任陕西军元帅西壁辉击溃宋军增援大安之兵后,提兵与卫慕合于阳平关,经过十余日的激战,终于打开了深入腹地的大门。
九月,卫慕自汉中取大安,十月,先锋汪忠臣自阴平郡绕出剑阁以西,直捣成都,卫慕本人则出利州、剑门,约日会师成都。
攻蜀的秦军收不住脚步,除汪忠臣部在文州、摩天岭相继受阻外,大军四处抄掠,直到赵诚勒令大军止步,卫慕等人才停了下来。卫慕奏称:成都承平日久,我军入城之际,官吏晏然,居民纵观,以为宋兵至也。宋廷紧急调兵增援四川,并以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秦军不久退回,留下一个残破不堪的蜀地。
同年,卫慕遣使者自阿坝草原沿大渡河西岸南下,分路招降牧区部族,广结青羌五姓土司,入大理北部白蛮地界,深入金沙江流域,了解沿途山川、河流、地形与部族形势。大理国主段氏拒绝请降,整军备战。
大秦皇帝赵诚和他们部下们的战略布局已经日见雏形,灭亡宋国的战争已经箭在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