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木人是给骑兵训练劈砍用的,又坚又韧,居然给秦王劈成两截,可见他的力气有多大,众人齐声叫好,道:“好力气!”
经过这番驰骋,秦王筋骨活动开来,很是快活,挥舞着环首刀,暴喝一声杀,飞马对准另外一个木人驰去,刀光闪处,木人给他劈成两截。秦王一连劈断五个木人,方才意兴稍却,控马回来,翻身下马,把环首刀扔给赵高,赞道:“周先生,好!”
秦王心气极高之人,能得他一声赞已是不容易,能得如此发自肺腑的赞赏,更是难上加难,尽管周冲不喜虚荣,也不由得心里升起飘飘然的感觉,把胸挺挺,逊道:“王上过奖了,周冲只不过用了一点心,哪敢当王上如此盛赞。”
“当得,当得,绝对当得。”秦王点评起来:“马掌就象人的鞋子。人要是没有鞋子,要是踩在石子上,脚板会很痛。同样的道理,战场上有很多断箭折剑,奇石不可胜数,要是马蹄没有保护,还有不巅踬的道理。马掌虽小,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必将推动一场变革。寡人是想把马掌推而广之,全天下的马匹都要钉上马掌。”
秦王的眼光实在是太厉害了,有人把马掌评价为具有革命性的东西,正是由于马掌的出现,才使得骑兵的大规模投入,进而成为战争的主导力量成为可能。周冲要不佩服秦王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都不行,道:“王上所言极是,马掌虽小,作用却大。不过,周冲以为,马掌还是暂缓推行为宜。”
“哦,这种好东西,要是不推行天下,可是有负周先生的巧思。寡人要是不让所有的马匹都钉上马掌,那寡人就是昏君了。”秦王颇为好奇地问道:“周先生又有什么看法?”
第十三章 周冲论兵(二)
“王上,周冲以为马掌虽好,不宜马上推行天下。”周冲说出自己的看法,道:“以周冲之见,单论骑兵应该首推赵国的骑兵最利最劲,若是我大秦的马掌马镫还有马刀以及作战方式让赵国知道了,会对我大秦不利。”
秦王点头道:“这是自然。周先生的意思,寡人明白了,这事一定要保密,若有泄露者,诛九族。有了马掌,我大秦的骑兵就可以长时间奔驰,推进速度会很快,可以打赵国一个措手不及,攻下邯郸的把握就大多了。”
“有了马镫,能够用上腰力,砍杀更有力度,再加上周先生的好刀,即使骑兵对上骑兵,赵国骑兵也占不到上风。依寡人看,赵国骑兵不仅占不到上风,还会在我大秦骑兵面前吃败仗。”这话虽是乐观,实情也是这样。赵国骑兵没有这三大利器,骑兵对骑兵的大战中,必然讨不了好去。
尉缭点道:“骑兵的威力,天下皆知,当年长平之战,白起用两万骑兵扎口子(按:还有一说认为是用五千骑兵,我不太赞同这一数字,因为五千面对数十万亡命徒的进攻,即使是铁打的也不太可能守得住),显示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可是,由于没有必需的利器,骑兵一直难以有一个大的提升。缭子一直在想,要是能把骑兵作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那么这场大战就好打多了。见识了周先生的杰作,缭子豁然而悟,原来道理就在这里。”
他是军事大家,对骑兵威力的认识自然是比别人深刻得多。但是战国时代的骑兵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好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自然是难以大幅提升。
韩非结巴道:“缭子先生说得对,韩非也以为从此以后,大秦将拥有天下最精锐的骑兵。”
王翦手抚马背,赞叹不已地道:“有了如此精锐骑兵,这用兵之道就又要增加一门新学问了。有了骑兵固然可喜,如何用好这些骑兵,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王上,王翦以为当把大秦的将领谋智之士召集起来,好好商量一下。”
不愧是名将,所想所谋都比别人深远。无数的战争证明了,光有了好的武器装备,没有优秀的军事理论,装备仅仅是摆设,难以成大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之所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横扫欧洲,不是他们的坦克比英法的先进,相对来说还大为不如,主要是因为他有一套优秀的战术理论“闪电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