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

大秦帝师[校对版] 殷扬 2228 字 2022-10-20

想念之情尽在言中,张良眼里滚着热泪,道:“周兄之情小弟明白,小弟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周兄,只是小弟一是游历在外,不便归来。二是小弟心里这个弯一时之间也转不过来,这事就一直拖着。直到近年,小弟终于想明白了,周兄是对的,天下归一是大势所趋,韩国虽有大恩于张良祖辈,那是私恩。若张良只记着私恩,而忘了天下大势,阻止秦王一统天下,那就是逆天而行,后人会骂我张良不识时务。”

周冲心想在历史上让张良转过这道弯,让他维护大一统的格局,是《太公兵法》之力,没想到历史重来自己送张良一部《太公兵法》依然有奇效,让他接受了大一统的现实。所不同的就是再也没有了圮上老人,再也没有了张良纳履之传奇了。

张良知道周冲肯定有很多话要问他,也不等周冲问起,自个往下说,道:“自与周兄别后,小弟四处游历,北边到过胡地,与匈奴人住过一段时间。然后南下,经楚地去了百越之地。近日听闻秦王一举而灭四国,楚国虽未灭,天下大势已定,小弟心想若是小弟再不回来,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建功立业了,这才厚着脸来见周兄。”

他能回心转意,实是天之喜,周冲很是高兴地在张良肩头拍拍,道:“初别之际,子房身子板羸弱,没想到数年不见,子房一番游历居然变化如此之大,身板结实多了,是以我一见面还没有认出来。”

张良之所以被称为一代帝师,那是因为他出谋划策厉害,他之所以只动嘴不动手,不亲自带兵上战场,那是因为他的身体太弱,经不起战场的折腾,只好老老实实呆在刘邦身边当谋士。没想到几年游历下来,张良的体质好多了,虽是出人意料,也是一件喜事。

张良很是感慨地道:“其实,张良现在方才明白,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闭门读万卷书,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良捧一部《太公兵法》游历万里,不仅认识变了,学识长进了,就连身子骨都硬朗了。以前呐,只知道疏财仗义,自以为了不起,现在回想起来,不过是一点屁大的事,还沾沾自喜,实是井底之蛙。若不是周兄相助,张良哪有今日之见识,周兄请受张良一拜。”就要向周冲叩头。

周冲哪会受他的大礼,忙拉住,道:“子房不可,万万不可。这都是子房悟性过人,要是换作周冲的话,就不会有子房这等深入思考。”这话是实话,要是周冲是个古人的话,他在认知上肯定比不过张良这等杰出之士,这点周冲还是有自知之明。

“谢周兄美言。”张良诚恳地致谢,道:“周兄,小弟此番北上,是有一事要向周兄提起,还望周兄给小弟一点时间,让小弟说完。”

张良是做大事的人,他说得如此郑重必然是天大的事,周冲郑重地道:“子房有话请讲。与子房盘桓,做长夜之谈,正周冲所愿也。”

“好教周兄行知,这事不是私事,而是公事,关系天下大势。”张良走到地图前,看着地图,道:“要不是张良这些年游历天下,还不知道华夏人的足迹已经到了什么地方。以前,就凭着书本,以为华夏之地就是中原那么一点大,实是误也。周兄,小弟以前认为,所谓天下不就是山东六国嘛,现在小弟却认为只要华夏人所到之处就是天下,就是华夏的天下,应该归华夏所有。”

听他的口气,必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周冲很是期待地道:“子房,快说。”

第二十八章 故人归来(三)

张良指着地图讲解了一堂中国发展历史,当然仅仅是限于当时的历史,道:“周兄请看,这里是中原,也就是我们书上常说的华夏之地,在圣贤的眼里,他们认为的天下就是这一点地方,大不过千里之地。”

“圣贤呐,虽然有很多东西是对的,但是他们的目光也太短浅了,他们知道的就是中原这么一点地方,却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华夏之地早就不再是仅仅局限表示函子中原,北方到了大漠,都有华夏人的足迹,东边已经到了大海之滨。南边就更难想象了,要不是张良这几年游历过,还真难相信我们先祖的足迹之远,远到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楚国在商代武丁初征之际被称为蛮夷,不当成华夏之地。经过了商代数百年,周代八百年,历时千多年楚国之地早就和华夏没有什么不同,而圣贤依然固守着传统,单纯地认为楚国是蛮夷之地,连会盟的资格都没有。说来惭愧,当日张良读史到此,还大声叫好,现在想来实是汗颜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