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页

待到拉起王匡,刘辩接着对他说道:“太守忠义,本王心知肚明。只是经历了许多事情,如今本王对皇位已是看得淡了。太守若是有心,日后只需称本王为殿下。天下之大,却不可国有二君,自今日起,太守与本王戮力同心,扶持当今陛下便是!”

刘辩如此一说,王匡愣了一愣,过了好一会,才眼窝中涌动着泪水,对刘辩说道:“殿下仁义,罪臣感念倍深。请殿下入关!”

说着话,王匡侧身站到一旁,向跟他前来的河内官员吩咐道:“通令守关将士,迎接殿下入关!”

“迎接殿下入关!”一名随同王匡上前迎接的武官得令之后,飞快的向关口方向跑去,一边跑,还一边高声喊叫着。

列着整齐方阵的刘辩军先锋,在听到那河内军官的喊声后,高高举起兵刃,齐声喊了起来:“殿下威武!”

红衣阵列的官兵一喊出口,城头上以及出城迎接刘辩的河内军方阵,全都跟着喊了起来。

伴随着官兵们的喊声,刘辩在王匡等人的陪同下,领着大军向箕关关口走去。

进驻箕关,天色已晚,虽说刘辩有心继续行进,尽快赶至兖州,可天色已然落暮,刘辩也只得下令要大军暂且在箕关驻扎。

刘辩大军行至箕关,几方面正在注意他动向的势力,于第二天夜间,便得到了可靠的消息。

许县官府内,曹操坐在书房,在他的书房中,端坐着两位谋士。

端坐在左手边的谋士,大约三十岁左右年纪,他生着一张国字大脸,乍看起来,给人一种敦厚朴实的感觉。可他的一双眼睛,却是闪烁着慧黠的光芒,出卖了脸面带来的朴实。

此人不是别个,正是从袁绍帐下投奔曹操的荀彧。而坐在右侧的,则是比荀彧看起来要稍稍年长些的戏志才。

眼下曹操帐前虽说是武将如云、谋士满座,可真正被他倚重的,却只有这两个人。

荀彧谋划稍显不足,可他却很有识人之能。坐在他身侧的戏志才,就是他推荐到曹操帐下做的谋士。

端坐在屋内,荀彧与戏志才的目光都停留在曹操脸上,等待着他先说话。

“弘农王已然进了箕关。”看着端坐在屋内的两位谋士,曹操对他们说道:“当日某参与酸枣会盟,正是因汉室无人坐镇,才导致各路诸侯四散而走。如今弘农王已然到了箕关,某寻思着,是否应当前去迎接,歼灭青州黄巾之后,再次号召各路英雄,讨伐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