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页

“走,走,同去,同去。”有人起哄,一群读书人都来了尽头,天下为己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千万人亦往矣的大无畏气概充满脑袋。

一群书生出了府学,奔着巡抚衙门就去了。这边的动静,很快就传到了陈燮这里,这边正在议事。中丞大人冷笑几声,看了一眼宋光兰。这位也冷笑了几声,站起道:“就知道他们不安分。”说着宋光兰拱手道:“我去找孙提学。”张秉文急道:“宋大人,别冲动。都是一些读书种子,有热血是正常的。”

陈燮笑着站起道:“本宪出去看看。”说着陈燮起身出去,张秉文赶紧跟上。议事被打断了,两人前后出来。远远的就听到有人在喊:“我们要见中丞。”“门禁、宵禁,扰民之举,当废之。”“各府难民嗷嗷待哺,为何不让粮食出城?”

看着站在下面吵闹的读书,陈燮缓缓的走上前,站在大堂的台阶上。身前一队士兵,拦住了那些读书人,不让他们靠近。陈燮拱手道:“在下就是陈燮,各位生员,有何事要见本宪?”台下立刻安静,陈燮往那一站,一股气势凌人,眼神锋利,环视时生员纷纷低头。

藏在人群中的赵生员,这时候喊了一句:“我等读书种子,来此为生民请命,请大人停门禁、孝敬,方便城内粮食出城,救济各府百姓。”

陈燮听到这句,抬手一指说话的赵生员,怒斥:“一派胡言,拿下!”

一群士兵立刻扑上去,凡有拦阻者,立刻枪托伺候,一顿乱砸,鸡飞狗跳。张秉文在后面,急的连连摆手:“不要打,不要打。中丞,万万不可啊,他们都有功名在身。”

明朝中后期的读书人嚣张程度,可以说神鬼辟易。当官的都不愿意去惹他们,这些读书人,以议论朝政,抨击朝臣为时尚。明朝厚待士子,出现群体事件,一般都是不了了之,把读书人的毛病都惯出来了。指着巡抚的鼻子骂算什么,指着总督的鼻子骂也是常有的事情。就这样,还经常没有能把他们怎么地。

陈燮可不惯他们这个毛病,二百士兵上来,一顿暴揍,不过一刻,全都蹲在地上,抱着头呻吟。陈燮等现场都安静了,这才上前,一个一个的看过去,一群所谓胸有浩然正气的读书人,这会都跟孙子似得,蹲在地上低头不语。

“没人说了吧?那听我说。”陈燮回头,示意张秉文不要着急。然后看看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不紧不慢的大声道:“四月,旱情初现端倪,本宪多次发出布告,要求粮商不要囤积粮食,尽快出售,安定市面。结果呢?粮价一路走高,本宪派人多次询问各家粮商,都说手里没屯粮。当是的询问记录,都有记录在案。有鉴于此,本宪这才派人去采购粮食,并邀请登莱粮商到济南,开设临时专售粮店。目的就是为了稳定粮价,保证城内的安定大局。”

第三百九十章 埋人三部曲(四)

“本宪就奇怪了,当初粮商说了,手里没囤积粮食,白字黑字记录在案的。怎么轮到你们站住来,说什么粮食运出城外,救济其他各府的百姓?各位济南城的父老,你们都说说,这事情怪不怪?难不成,这些读书种子,都是粮商的爹不成?粮商都说没粮食,他们说有。”

陈燮这番话,算是狠狠的把这些读书人的软肋给捅一下。一时间围观的百姓骚动,陈燮举起手,百姓安静下来,陈燮又继续道:“本宪正在与各位大人商议救灾一事,正在发愁没粮食呢。现在好了,你们说有粮食,那好,谁告诉本宪哪家粮商囤积了粮食没有发售?”

现场一片死寂,一干读书人蹲在地上,没有人站起来说话。这一刻,这一张张鼻青脸肿的面孔,变得如此的丑陋。宋光兰带着提学官来了,赵教谕也给带来了。

三人走到陈燮跟前,宋光兰拱手道:“中丞,人都叫来了。今天要不查清楚,是谁在带头闹事,扰乱城内百姓正常购粮,破坏城内安稳,本御史便参某人一本。”

说完话的宋光兰,眼神不善的看看孙提学,这位老先生有六十多岁了,平时不太管事。反正他是个监督官,府学的具体事务,都不由他管。倒是陈燮的权利不小,乡试的时候有巡抚坐镇大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读书人的前途和命运。不过话说回来,正常的巡抚,三年一调任,走了也就管不到这些读书人了。这也是读书人胆子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