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页

听着皇城外传来的万岁声,朱由检脸上的红润始终未退,一群大臣在武英殿内,整齐的向朱由检恭贺。三呼万岁之后,周延儒站出来道:“陛下,陈思华在奏折里说,建奴巢穴倾覆,此陛下之德所致。陈思华还说,登州营兵分两路,一路配合关宁军西进,天暖之后,西征鞑子。另一路则北进,要把建奴赶回深山老林里做野人。臣以为,此言大善,当拟旨嘉奖之。传檄天下,以彰陛下之德辉。”

“不妥,不妥,当务之急,乃是祭告太庙,拜谢先祖之护佑。”

“陛下……”大臣们马屁如潮,朱由检听的浑身飘飘然,这时候有一个大臣,始终站在原地没动,实在是太刺眼了。朱由检瞄着这家伙好一阵了,实在不爽他就是不拍自己的马屁,干脆开口道:“杨爱卿,你怎么不说话?”

杨廷麟是新晋的兵部侍郎,这个时候他显得如此冷静,无疑是有原因的。朱由检一问,他便站出来道:“陛下,陈思华给臣写了一封信,让臣注意湖广的张献忠,四川的罗汝才等人。一再强调,此辈反复无常,必须要格外的警惕。让臣劝诫陛下,趁此良机,调集兵马粮草,大兵压境,迫使他们放弃武装。陈思华还说,其中最关键的,还是粮食的问题。只要粮食的问题解决了,流贼再闹腾,也闹腾不起来。”

朱由检听着面色一沉,既然是陈燮说的,他就上心了。不过在此之前,朱由检觉得有一个事情要搞清楚,当即一伸手,王承恩拿着一份帛书过来,在众位大臣面前展开。

朱由检这才冷笑道:“这是当初陈思华的血书,军令状!陈新甲呢?回到京师了么?”

这就是要给陈燮一个交代的态度了,陈新甲其实挺冤枉的,他是为了拍杨嗣昌的马屁,才落到这个地步。这时候,杨嗣昌要不出来说话,队伍就没法带了。

第四百三十章 各种心思

“陛下,陈思华当世无人能及,臣等皆不如也。故不能知其可取贼巢如探囊,亦不能如陛下洞见其心。臣以为,可使陈新甲(史料未见其字)修书一封致歉,并使人问思华之意如何。当今中原未靖,国家多事,人才难得。意气用事,于国家不美。”

杨嗣昌先捧了陈燮,这是说到陈燮很牛叉,除了皇帝谁都看不出来陈燮的一颗忠心。现在国家事情多,留下陈新甲吧。这话说的很有意思,反正就是要缓颊。

朱由检也不是要真的废了陈新甲,就是想替陈燮争个面子,现在面子有了,杨嗣昌顺便还捧一把朱由检,又拿国家的事情来说话,朱由检心情大悦之余,觉得有道理。

“就如卿所言吧!另,礼部拟一个章程,陈思华有社稷之功,不可不酬。”这就是要给陈燮封爵了,这一次真的没人有话可说了。

杨嗣昌一看这个情况,当着诸位大臣的面,没有再说什么。等到散朝了,单独求见皇帝。朱由检在书房见了他,杨嗣昌道:“陈思华于陛下忠心不二,窃以为,仅仅封爵尚有不足。”

朱由检一听这话觉得新鲜了,封爵这种事情,英宗以后越来越少了。掰着手指头,就三个文臣封爵了,武将就一个。陈燮现在算是文臣,封爵还不够,难道还要给铁卷丹书?关键这话是从杨嗣昌口中出来的,朱由检好奇之余,心里很开心,大臣之间有斗争不要紧,关键不能为了私情耽误正经事情。杨嗣昌这个态度,朱由检觉得很好。

“爱卿,你以为该如何?”朱由检追问一句,杨嗣昌笑道:“陛下,不妨择一宗室之女,嫁之。”这话一出来,朱由检狠狠的一怔,脑子里一转,明白了。陈燮不是没正妻么?换成以前,朱由检是一点想法都没有的,但是现在有个公主已经长大了,到了可以嫁人的时候了。杨嗣昌这个建议,真是很对朱由检的心思。为啥这么说呢?陈燮太能耐了,这货上马能带着军队打到沈阳,下马能把一个山东省弄成财税大户。这货要是有点别的什么心思呢?当皇帝的,不可能真正的去相信一个人,要不怎么说是孤家寡人呢。

但是让陈燮娶了公主,那意义就不一样了,是一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