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页

事情定下来之后,以皇帝的命令发布天下,各省必须尽快成立各级的咨议局,由御史、厂、卫整个选举流程,以免有人弄虚作假啊。新的制度,于崇祯十九年开始正式执行。

这个事情确定之后,朱由检又推出一个新的制度,那就是废除匠户、军户,皆为庶民。另设格物家一职称,奖励一些有杰出贡献的工匠,给于他们社会地位。

能做到这个,真的是强力变革了,也看到了朱由检内心的急迫,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做一点事情,让后人轻松一点。黑锅,他来背,骂名,他来背。朱由检就是这么想的,经历过国家在崩溃边缘的很长一段时间后,朱由检痛定思痛的产物。

崇祯十八年的主旋律,就是强力变革,由皇帝发起的强力变革。推动这个事情的,无疑是陈燮,天下士绅都知道这一点,但是谁都无法撼动陈燮的地位。谁都无法阻挡变革的步伐,一些顽固的文人,要死要活的,结果闹了一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为了给这场变革定性,朱由检亲自撰文,以邸报的形式传阅天下。当然,大明的邸报,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不再是过去那种模式,而是一种类似杂志的形式,每个月一期,通报天下大事,朝廷命令。

该文从朱由检登基之日说起,从最初的认为扫除阉党,就能迎来盛世说起,到后来一次一次的失望。朱由检以一种自责的语气来说这个事情,完全没有对他的臣子们有任何的不满的语气,总之就是把责任一个人扛下来了。最终总结出一句话:天变之所指,天下之变也。故,欲奠基大明万世一系之伟业,须知与时俱进,与天俱进。

兜了一圈,还是要回到天的上面,天子嘛!

第六百二十二章 收获巨大

天子都说了,这是天在要我这个天子进行变革,大家就不要闹了。正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一旦国家改革的机器正式运转,个人要想阻挡时代的潮流,真是螳臂挡车一般。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面前,任何想复辟的行为,都是跳梁小丑一般的闹剧。

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国家更好,一个老大帝国要在一夜之间改变一切,那明显不现实。人都是守旧的,越是落后越是如此。守旧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利益,一个是因为畏惧,对新生事物的畏惧。什么看不顺眼,本质上就是畏惧,害怕现有的利益被打破。

任何变革落到下面,肯定受到这样那样的抵触。朱由检和陈燮都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也都没有着急。一点一点的来吧,改变这个东西,难的就是第一步。

现阶段的大明,变革愿望最为强烈的,还是大明的沿海省份,他们能看的到即将到手的利益,内陆省份则相反,利益这个东西看不到,那就没有去改变的动力。唯一例外的就是山西,这个地方的商人与草原上的贸易,给晋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后,他们对于社会地位的提高是有明确要求的。因为有这么一个群体在,山西的变革则相对较为积极,其他的内陆省份,就没那么勤快了。

陈燮给朱由检的建议,先动沿海,然后是长江沿线的省份。任何变革的动力,都是利益带来的。无法看见利益的时候,很难会去做主动的改变。

对于浙江、江北、两广等省提出的开海要求,朱由检的态度很明确,你得有一个明确的方案。不要看见别人发财了眼睛红了,先搞起来再说,那样没准就适得其反了。各省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怎么办啊?派人去华亭新区学习呗。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圈一块地出来,任何对外的贸易,都在这个地盘内进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免得搞出成祖年间,某某海外王子跑到景德镇去的事故发生。再一个就是便于管理了,仅仅圈地还是不够的,你得弄出个样子来,看看人家是怎么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