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页

焦虑不安的情绪日渐加深,深宫之内的朱慈烺难以入眠,在院子内盲目目的的走动着。脚步声似乎带来了希望,抬头望去,来的是东宫伴读邱致中,眼下暂时领着内阁的事务,主要还是以安定京师收拢城内各路势力为主要工作。

“陛下!”邱致中上前躬身行礼,面君不跪的规矩,如今深入文臣之心。即便是对朱慈烺忠心耿耿的邱致中,也没有跪下去的念头。看着伴读一脸的疲惫,深夜入宫来见,朱慈烺不免露出希冀的眼神道:“爱卿有何要事?”

从早晨起来忙碌至今的邱致中,此刻难掩困倦之色,打了个哈欠道:“回陛下,密云、通州、天津驻军新的回话来了,徐链、朱国忠两位师长,不但要饷银,还要军火。”

此二人都是勋贵之后,因为不是嫡长子,想出人头地只能另找出路。这两位都进了皇家讲武堂,毕业后曾在当初的第一、二师短暂服役,陈燮主动退出京师后,两人因为出身成国公和定国公府,得到朱慈烺暗中大力扶持。

没想到京师之变后,这两位居然立场摇摆,反观在京师的第一师长张竞择,则毫不犹豫的火拼第二师吞并所部后,控制了京师。两者相比,天差地别啊。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保定驻军,第三师长出身怀宁侯府的孙世忠,第四师长出身武定侯府的郭怀民,都在接到圣旨后找各种借口不肯率部进京。

就这些人,还指望他们能阻挡陈燮的军队进京么?

毫无疑问这都是坏消息,或者说自发动兵变,控制京师以来,就没有过好消息。这个时候朱慈烺忍不住举目南望,那个自己要称呼姐夫的人,如果在这个位子上,他会怎么做?

第八百四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流血

京师很大,人口百万,每天所需粮食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长期的封闭京师不可能。

又一个清晨来临的时候,京师各门悄然打开了,街道上依旧到处是军队,但是已经没有了兵变之夜的那份恐惧。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半个月不让出城的日子,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灾难。

城门打开的消息传开了,京师各路人等纷纷涌向各个城门,争先恐后的逃出城市的不是百姓,而是那些身价不菲的人群。当然了,他们想离开京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城门口被拦下之后才知道,需要去大都督府领一份文牒,这才可以出城。

大都督是谁,自然是张竞择,手握三万新军,谁能跟他抢这个位置?

接到皇帝的旨意时,张竞择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妇人之仁,百姓的死活与他何干?本不想执行这个命令,但是考虑到万一京师不保呢?自己这么做,后果会很严重,须得给自己留后路才是。所以,他想出了这个法子。收出城费,而且价格还不低,一个人五百元。能够交的起费用的人,都是一些有钱人。这些人逃出城去,对京师人口的影响不大。反过来,城外的商人只要把物资运进京师,每次交一笔过路费,就可以得到一个自由进出京师的资格。

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半个月下来,京师的物价比过去涨了不下五成,只要敢把粮食、布匹等生活物资运进城内,就算交一笔大都督府收的过路费,更大的收益还在后面等着。所以呢,这条政令出来后,张竞择很快就挣了一大笔钱。城内的有钱人纷纷想逃离是非之地,城外不乏胆子够大的商人要进来,两者相加,大笔的收入让人停不下来。

京师还有一笔银子,就算是张竞择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都不敢去碰。那就是国库的银子,不是张竞择不喜欢钱,而是知道这钱拿了烫手。真的这么干了,那就是天下公敌的结果。就算是皇帝,也容不下他了。现在国库被军队控制的只是一堆账本,钱则藏在大发银行账户上。

张竞择有野心,不等于他敢掳陈家的虎须,实际上张竞择参与兵变的心态纯属赌博。赌什么呢?皇帝和陈燮达成妥协,海外联盟分出大明另立朝廷。这个结果,对张竞择来说最为有利,而且在起事之前,怎么看都有很大的希望。不然你怎么解释陈公爷与内阁达成的妥协?反正都是妥协,跟内阁妥协和跟皇帝妥协,有什么不同么?正因如此,张竞择才有这个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