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刘五爷准备上街买个牛犊子养着呢。他老人家这次是看准了,说什么也不会再买那种呛毛的瘦牛。

到了街上,几个人分道扬镳。

正事办完之后,张倩说自己还没有见过卖牛呢,想到牛行看看。

刘军浩自然随着她的心思,将采购的东西和自行车往熟人家里一扔,两人徒步朝牛行走去。

要说街上什么地方最热闹,那自然是牛行。每到逢集就是人来人往,牛满为患。

路上不时可以看到有人牵着黄牛三三两两的朝牛行方向走去,有些心急的牛经济更是早早的拦在路口看牛。

这些牛经济虽然看的心切,却也不急着买,真正的买卖一般都到晌午才开始。那个时候卖牛的人急着回家,在价钱上自然不会盯得太真了。还有就是到这个点上,黄牛拉撒了大半天早已经饿了,个个都是一副没精打采的熊样,因此也好挑毛病。

牛经济看火候一到,就会连连出手。买卖开始双方往往是挣得唾沫四溅、面红耳赤,最后在推搡唬怨中成交。

当然牛行的“潜规则”还有不少,比如说其中一个就是开场不买驴。那些牛经济都有些忌讳,认为刚开始买了驴,这一天就买不到好牛。因此如果哪个不识相的早早的买驴,肯定会遭到他们的白眼。

“小老弟,你也过来看牛?”刘军浩正在树荫下站着呢,突然背后被人拍了一下。

“是老郭呀。”他扭头一看,原来是街上卖牛肉的老郭,赶忙掏烟打招呼,“我就是闲着没事过来转转,你见到刘五爷没?”

“在那棵大杨树下呢,你们村的几个人一起。”老郭打过招呼之后,就转身离开。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要买黄牛,可不像他们两人这样纯属闲逛。

刘五爷刚到牛行就看中了这头小母牛,此刻正和卖牛的还价呢。庄稼人和牛经济不同,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只要看中了,价格合适就买。

刘军浩对这买卖纯属外行,因此也不插嘴,只和张倩一起在旁边看热闹。

人家卖牛的价钱咬的死,刘五爷磨蹭了半天也没有还多少钱,最后只得放弃。

“你看,那边有个小马驹!要不咱们买回去养?”刘军浩原本想跟上去呢,张倩却拉了他一把,指着那匹瘦高的枣红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