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教授家住不到两月,他的身体完全调理过来,脸上的老年斑已经微不可察,面色越来越红润。前些日子刘军浩去树林砍了两大捆柴火,临走的时候老王也愣是抱了一捆子硬柴。那力气,只比赵老爷子略差。

有了上次挖藕的经验,三个人这活干的特别顺当。一个人在岸上捡泥鳅、黄鳝,剩下的两人则在水中忙乎。

不到两个小时的功夫,浅水边的莲藕就被挖干净,路边也扔了一大片胳膊粗的莲藕。看样子,大概有两三百斤,足够他们两家过年吃。

刘军浩满怀希望能再挖出几只老鳖,可惜忙乎半天,螃蟹挖出不少,一只老鳖也没见到。

水沟中间的莲藕也不少,既然今天已经开挖,他准备一遍了事。那里水太深,能够漫过膝盖,需要穿连裤胶鞋才行。他家没有,不过印象着二麻子家好像有这东西。

刘军浩一个电话,胶鞋就送来了。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二麻子的前瞻性,随着农家乐越来越红火,他看到没电话联系不方便就起了鸟枪换炮的心思。人家一步到位,直接买了个手机。

这些日子天气再冷二麻子也要敞着胸怀,好让腰间挂的手机显露出来。这还不算啥,他闲着没事在村里转悠的时候总时不时的掏出手机看看,然后摇头晃脑地说道:“噢,一会功夫可十点了,冬天的时间过得真快。”或者“今天是十八号,一转眼快过年了。”

看他那样子,很是烧包。不过刘军浩能理解,毕竟手机这玩意儿,对刘家沟的人来说,目前还是大件东西。

二麻子拎着雨衣过来,老远开嚷:“小浩,我正在堰塘边聊天呢,你电话就打过来了,我以为有什么重要事儿呢。”

这人……跟刘广聚学会儿了,开口就提手机,生怕人不知道!

“这是你种的莲菜,都是老藕棒子呀,难怪前几天刘五爷一直说好。”他看到满地白花花的藕节,也很是称赞了几句。

深水里边的藕节根本不好探寻,一直忙乎到中午,才踩了七八十斤上岸。

剩下的刘军浩也不准备再挖,直接留在沟里当藕种,正好明年春上不用费事。

……

“什么,你是谁……常蕾,哪个常蕾?”刘军浩刚接到电话的时候很是迷糊。

听那端女孩的声音,好像年龄也不小了,冷不丁的叫他一声“刘叔叔”,的确让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