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怎么叫鸟的天堂呢,这场景在别处根本看不到,你多来几次就习惯了。”他的同伴热情的讲解道,“至于捉鸟,一般人最好别打这主意。看见那些腿上绑红丝带的青庄没有,它们是家养的,个头比一般的要大。别看现在很温顺,可是发起狂来了不得。你只要一捉鸟,立马群起攻之。甚至想捉这水沟中的鱼,都要掂量一下。这些家伙的领地观念特别强,把这水沟完全看成是它们的领地。”

“不是吧,它们有那么高的组织性?”先前说话那人很有些不相信。

“要不你试试,群居的鸟儿一般组织性都很强的。”

“算了,还是不要试,真一窝蜂的追上来躲都躲不及。”那哥们最终打消了尝试的念头。毕竟自己是过来游玩,而不是特意找虐的。

参观完水鸟,不少新来的游客都在同伴的带领下到刘军浩院子中看大火头。往常这个时候悟空最活跃,肯定会上前给游客合影,然后问他们要吃食儿。可是今天这家伙例外,守在猴窝前,相当警惕的看着来人。饶是如此,一些孩子仍然跑过来给它喂吃食儿。

猴子倒是来者不拒,不过想让它离开猴窝,这家伙说什么也不肯,比诸葛亮还难请。

对于游客的到来,刘军浩这边自然表示欢迎,把屋子里的椅子全部搬出来。这些都是潜在的客户,当然要招待好。事实上,大部分游客看过后院的黄鳝后,都动了买两斤尝鲜的心思。

第三天下午,很多游客踏上了归途,刘军浩家的黄鳝销售也开始火爆起来。倒是不少人走的时候还想买土鸡蛋来着,他都一一拒绝。这鸡蛋刘广聚早打过招呼,全是给村办养鸡场留的。鸡蛋买不成,人们又将目光投向野鸭蛋。

他家的野鸭群数量是越来越大,隔三岔五的,就有一些大胆的野鸭加入其中。不过这些新加入的野鸭相当贼精,根本不在鸭舍里下蛋,而是趁着夜色偷偷的钻进芦苇垛下、厨房的草木堆中,甚至楼梯间内也有。

它们产下蛋后,还特意擒些杂草覆盖在上边。

任它们再狡猾也胜不过小皮的鼻子,那家伙门清,随便在院子里一闻,就能找到藏蛋地点。

现在那群鸭子一天产出的鸭蛋四五十枚,这些天积攒下来有大几百,原本刘军浩想着肯定卖不完,等张妈走的时候让她带回去腌上呢。谁知道火爆景象超出他的想象,你三十枚、我五十,只半天功夫,野鸭蛋卖了个七七八八。

第二天刘军浩只得采取措施,每人限购二十枚。就这样,还有不少人走的时候没买到。

以前人们吃饱吃好就行,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更注重的是健康饮食。他家的野鸭虽然也是人工饲养,可是平时采取的是散养模式,加上不喂饲料,这鸭蛋其实和野鸭产的没什么两样。更重要的是,它吃起来根本不腥,很合人们的口味儿。

因此刘军浩仔细琢磨半天,觉得这鸭蛋受热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几天时间,四个小家伙在这里玩的乐不思蜀,根本不想回去上课。小泽宇最离谱,竟然想转学到刘家沟小学。不过这家伙的愿望没达成,最后被他老爸连拉带拽的送上车。张妈临走那天晚上特意又把刘军浩和女儿叫到跟前交代,所说的内容无非就是关于孩子的事儿。他们两人现在已经对这个话题有免疫了,私下早达成共识。因此根本不接张妈的话茬,只是一个劲儿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