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电视尚未普及的时候,看电影是农村人难得的乐趣,只要听说哪个村子放电影,几乎人人轰动。
大人们天还没黑就催着自家的媳妇赶紧做饭,小孩儿赶紧写作业,等吃完饭好早点去占地方。电影一般是在麦场放的,一个白色的布幕挂在树杈上,等放影人把机器架好,对着布幕就开始放了。
那场面比刘家沟唱大戏还热闹几分,十里八村的人都会拿着椅子跑过来看,而且百看不厌。当时有人能够把《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几个常见的电影台词从头背到尾。
放电影时最难解决的就是个人问题,大人们跑到田地里解决,小孩子通常到麦秸垛根解决,更有甚者憋到尿裤子的。
刘军浩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看到布幕上出现打仗场面,问刘老头被打死的日本鬼子去哪里了?还有那些掉在地上的枪放在什么地方?刘老头也不懂,就忽悠着说:“被打死的人和枪等电影放完都被放映员捡走,第二天还要继续拿出来给大家看。”
他和刘启勇听完解释后为防止放映员把枪捡走,还特意趁电影没结束跑到布幕下边寻找,可惜啥都没找到。
至于电影里边的杀人镜头——他们几个小孩子都说当演员好倒霉啊,演一部电影就把命送掉了。后来推测出一个合理的答案:那些被杀的人肯定都是杀人犯,判死刑在临死前演一次电影。
再后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家都有了电视,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这个热闹的场景日渐没落起来,最近几年更是没有。
等到家里,刘军浩才知道张倩已经把饭做好,单等他回来吃。
“今天享受贵宾待遇呀,能让媳妇大人动手做饭。”刘军浩笑了一句,准备洗手吃饭。
哪知道张倩白了他一眼,跟着兴奋地拉着要让他看稀奇,说是自己回来整理偏屋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东西。
“偏屋里能有啥,不都是以前的破烂?”刘军浩疑惑的问道。刘军浩结婚的时候把以前使用的旧东西全部扔在偏屋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翻腾过,不知道媳妇哪来的兴致。
“这几天镇里的废品价格上涨,我就想把咱们不用的旧书本弄出去卖掉,结果收拾出来有几十斤,全是你小学时候的书本。现在课本都更新换代好几次,你应该用不上吧?”
“哦,卖点也好,这都是咱爷收拾的,要不然早卖掉了。”刘老头他们那一代人吃够没文化的苦,因此对课本很重视。刘军浩小时候的课本他都收拾着,说啥也不让卖。
刘军浩后来毕业后懒得折腾,也没管那些旧书。这一放就是十几年,估计那些旧书都成碎末了,不知道还有人收不。
不过老婆也有点小财迷,这点旧书能卖几个钱,还抵不上一斤黄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