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年冬天镇里组织人手刘家沟修河堤,十里八村的劳力都过来帮忙,中午饭派在刘家沟。那个时候冬天根本没啥青菜吃,无奈村里只得请刘五爷凿冰捉鱼当菜。这老爷子也不含糊,一上午用滑竿钩钓了几百斤鱼,中午队里边熬几大锅鱼汤,吃的那些劳力赞不绝口。

说话之间,刘五爷又扔上来一条鲤鱼。不到两个小时捉了将近五十斤鱼,足够赵光明家用。

等老爷子歇手,感兴趣的游客纷纷上前刷滑竿钩,可惜忙乎半天连个鱼毛也没捉到。

捉完鱼,刘军浩又招呼众人把冰块重新放回去。然后在上边盖了些稻草,旁边竖立起一个醒目的标志。

这主要是防止有人在堰塘上滑冰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冰窟窿。

由于山溪的支流经过堰塘,因此这水也算是活水,加上这些年气候变暖,冬天堰塘的冰一直都很薄,根本不敢站人。今年却不同,冰层很厚实,完全能够承受人们的重量。堰塘现在变成了天然滑冰场,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在上边滑冰。村里那些熊孩子更不得闲,吃过饭全部过来打陀螺。

刘军浩刚准备回家捉几只公鸡隔天给赵光明送过去,结果被刘广聚拉住追问:“小浩,你家的大犁头还在吗?”

“大犁头,你找这东西干啥,早八百年就被我扔到锅灶下当柴火烧掉了。”他不解的反问。

“我就知道你这熊孩子是‘仔卖爷田心不疼’。我不是打算把公路上的雪清理一下吗……昨天接到镇里的电话,说县里的铲雪车还要几天才能到达镇上,估计也不会帮咱们刘家沟铲雪。

我打算让每家出一个劳力扫雪,把通往镇上的公路打通,方便人们上街赶集。不然这日子再过下去,人们连盐吃都没有。”

刘广聚最后的话倒不是夸张,这半个多月大雪封山,刘家沟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要不是有电视电脑可供娱乐,真不知道会无聊到什么地步。

村里要清除积雪,这是好事儿,刘军浩第一个举手赞成。等路修通,自己就可以骑着电动车上街了。

事实上,很多游客想来刘家沟游玩的人也在关注着公路通车情况,有人还特意在qq上给刘军浩留言,让他们往雪里边撒工业用盐融雪。这建议很好,可惜没考虑实际情况。镇上又没有大工厂,往哪里找工业用盐。如果用自家的食盐,这十里多路怕是要撒上几十吨,根本用不起。

“现在你找大犁头,估计全村都找不到”一旁歇息的刘五爷跟着插嘴,“多少年都没有下过大雪了,谁还收拾这东西。”

大犁头是农村的一种铲雪工具,模样和犁地用的那种铁三角犁很像,不过是用木头制成的,一般有八九十厘米长。使用的时候由两头牲口拉着,犁头扎进雪中正好可以把雪推到道路两旁,清除积雪倒是很方便。

“那咋办,总不能让大家拿木锨铲吧!”刘广聚一时没了招。

“没有咱们可以重新做,又不是什么难事儿,关键是这么深的雪,牲口估计也使不上劲儿。”